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繁衍 >> 人畜无害的壁虎,为什么被列为五毒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就拿端午节“驱五毒”的习俗来说,其中就包含着壁虎、蜈蚣、蝎子、蛇和蟾蜍。
在南方的农村里很容易见到这五种动物,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人们通常觉得它们有剧毒可致人死亡。后面四种确切被科学证明了毒性,但是壁虎算蒙冤许久,它不仅不会致人死亡,还能帮助捕食蚊虫,所以列为“五毒”之一究竟是何缘故呢?
壁虎被列为“五毒”之一的原因
《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壁虎的尿液虽少却有剧毒,会腐蚀皮肤、致聋致哑。可是由于量比较小,平常遇见壁虎即便触碰到其尿液也不会有什么大反应,顶多皮肤起红疹子,并没有古人形容的夸张。
但是古人将其列为五毒之一也是大有深意的,一方面壁虎可作药用,明代以来就有以壁虎入药治疗中风、瘫痪的方子,宣传其有剧毒可增加人们对壁虎的畏惧,能有效防止其数量减少。
另一方面,壁虎体内确实存在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包括其带有腐蚀性的体液以及体内的寄生虫,将其视为五毒也算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
你真的了解壁虎吗?
到现代社会,人们的知识和眼界都越来越广,但你却不一定了解这样一个小小的壁虎。壁虎是蜥蜴的一种,家族根系庞大,身形有大有小,它们的每个脚趾下都有一排吸盘似的刚毛,可支撑其吸附在墙上并不留痕迹。
壁虎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是个昼伏夜出的主儿,白天躲在黑黢黢的小角落里休息,晚上再出来捕食害虫。它还有一个很神奇的特性,就是断尾自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被人捕捉时,只要一碰到它,它就会马上折断尾巴、匆匆逃走。但这一行为并不会对壁虎自身产生影响,反而断尾会继续有神经在摆动,起到吓唬威胁者的作用,由此古时候人们甚至认为壁虎的断尾会钻到耳朵里。其实这不过是生物界单纯的一种自保行为,反正断尾不久也可重生,小命留住最重要。
从古至今,我们都对壁虎保持着爱护与敬畏,因为它确实对我们人类有着不小的贡献。古时候医疗条件不发达,蚊虫传播疾病是相当普遍的,而壁虎对蚊虫的捕食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蔓延,有壁虎护佑也算得上吉祥的征兆。
另外就是它的药用价值,目前主要是无疣壁虎、无蹼壁虎、多痣壁虎这三种会入中药,有着祛风、散结的作用,虽有小毒却其利无穷。
壁虎越来越少了
但不得不说,这些年来自然界的壁虎越来越少了,城市化建设和环境污染已经占据、破坏了它们许多的生存空间,不少壁虎科种都列入了濒危名单。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也必须有所为,因为物种数量的减少恰恰说明生态环境在恶化,最终遭殃的还将是人类自己。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反思并做出改变呢?
首先,我国已经开始了药用壁虎的养殖技术研究,之后关于野生壁虎的保护也应从少捕捉和少误杀开始。个人或组织都不应为眼前利益抓捕野生动物,同时也要减少使用杀虫剂和有毒化学物质,避免误伤了勤劳抓蚊虫的“小可爱们”。
另外,我们对壁虎也要学着放下成见,它于人类而言应该是难得的“好朋友”,而非避而驱之的“毒物”。
总结
自然本就是环环相扣又同生同息的,致力于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长久发展的重要支撑。壁虎虽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对它们的保护也代表着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毕竟那种生机勃勃、盎然一新的世界才是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