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谜赠猜谜奖品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3/2/20 22:12:36   

文/秋尘

猜灯谜是大家常见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而只要是灯谜活动,则基本上都会有奖品。在灯谜会的现场,人们每当猜中一条灯谜、到兑奖处拿到相应的奖品,总是那么欢欣鼓舞——虽然,往往不过是价值无几的小纪念品。猜谜必有奖品,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猜灯谜有奖品的起源于何时,大家就未必知道了。

猜谜的奖品,专业的说法叫做谜赠,也称之为谜彩。谜赠好理解,赠,就是赠品嘛。谜彩似乎就不太好理解了,其实古时比赛优胜的奖品就叫做“彩头”,谜彩就是猜谜比赛的彩头嘛。

谜赠究竟始于何时呢,按照一般的说法,认为它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守宫”就是壁虎。这是说,汉武帝将壁虎放置于盂下,让诸大臣猜是什么。大家都猜不出来,东方朔却说能猜到,遂起了一卦,然后说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汉武帝很是高兴,赏赐了锦帛十匹。这十匹帛,就是有史记载最早的谜赠了。

不过,很多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因为东方朔猜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谜语,而只是猜的不解之“谜”。真正的谜赠应该是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的“習”字谜的奖品。

南北朝时北魏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正觉寺》记载道:“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高祖大笑,因举酒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锺。’御史中丞李彪曰:‘沾酒老妪瓷注瓨,屠儿割肉与秤同。’尚书右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是習字。’高祖即以金锺赐彪,朝廷服彪聪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

这是说某次王肃参加北魏孝文帝的宴会,孝文帝一时兴起出了个字谜,三个三横、两个两竖,猜一字,谁猜中就赏赐谁金钟(酒杯)。御史中丞李彪首先猜到了,不过他不并没有直接说出继底,而是用老妪沽酒和屠夫割肉都很熟练来暗示谜底是习。接着尚书右丞甄琛也用吴人善于水性和歌舞妓善于飘绳子来暗示谜底。最后受到启发的彭城王这才悟出了谜底。故事的最后,当然是第一个猜中的御史中丞李彪得到了奖品——金钟。

谜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种类众多,不过多以文具、什物为主。淸代顾轶卿的《清嘉录》专门有一条关于“打灯谜”的记载,特别说到猜谜的赠品“……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时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中者以隃糜、陟厘、不律、端溪、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谓之谜赠。”所谓隃糜、陟厘、不律、端溪分别是墨、纸、笔、砚的别称。而书中所谓的“谓之谜赠”似乎也是最早的谜赠一词的出处。

到了现代,组织者往往是准备一些经济适用、小巧美观的文具、玩具、日用品、小工艺品等东西以及图书、纪念册等,特别是一些灯谜知识累的资料如谜书、谜刊作为奖品。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现场的谜会,还有一些报刊、电台组织的有奖猜谜,一般会给一些企业赞助的相关产品,如饮料、洗涤用品等,甚至还会奖励一些服务性的,如洗车卡、消费券等等。到了网络时代,为了图方便,甚至还出现了“xx红包”直接给钱的,虽说是与时俱进,却似乎也少了点获得奖品的喜悦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