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繁衍 >> 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别乱吃野生动物
国人爱吃,众所周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吃的狂热追求成为一时佳话,甚至备受推崇。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明朝上流人士张岱,每次研究一种新吃法都引起热烈追捧,和现在的网红带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另一位奇人袁枚,自己包了一个园子搞现在的商圈模式,从吃到玩到住到行,一条龙包办服务,开发的《随园食谱》更是风靡全国,成为当时热卖榜第一名。
当然,不少吃货的食谱里也会涉及一些山珍野味,比如《随园食谱》里就提到了果子狸,“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沉嫩而肥”。
对食物的喜爱和欣赏这无可厚非,但是过于追求奇特啥都去吃,古人也早已把后果告诉了我们。
比如宋朝著名吃货东坡就写过岭南那边的一些习俗,他被贬的时候,寄给弟子的诗中提到过老鼠肉、蝙蝠肉和癞蛤蟆肉,“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不过他自己吃不惯,一吃就想呕吐,只能稍微吃点虾蟆。这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那边实在太穷,没有肉吃,就只能找这些吃。
注意啦,这么吃不是没有后果的。古时候医学水平不够发达,所以对于寄宿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引发的疫病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吃完出现问题的一些事例古籍中也有记载。
比如元代忽思慧所写的《饮膳正要》,里面就提及了“食诸杂肉毒及马肝漏脯中毒”,虽然是关于怎么解毒的内容,不过从侧面说明吃“杂肉”是会引起中毒的,还特别说明“禽兽形类,依本体生者,犹分其性质有毒无毒者,况异像变生,岂无毒乎。倘不慎口,致生疾病,是不察矣。”你要吃飞禽走兽,要注意分辨有没有毒,乱吃会致生疾病!
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也讲了他对野味的看法,“野味之逊于家味者,以其不能尽肥;家味之逊于野味者,以其不能有香也。家味之肥,肥于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吃野味的人总觉得自然野生的动物有大自然给予的美味所以爱吃,但是他不这么觉得,“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乱吃野味只会让人鬼迷心窍,饮食之道应该是越自然越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说中也提及了乱吃而遭受到的报应。虽然是杜撰夸大的志怪小说,但也起到了一定的训诫作用。
《太平广记》里提到有个老和尚天天吃猫头鹰结果嘴巴里窜出来两只猫头鹰,吓得他后面不敢再吃;《至正直记》中江路一个妇人吃蛇吃笋结果生了蛇妖难产而死;清人写的《庸盦笔记》里面讲了有个人吃壁虎,结果差点死亡,最后让医生把壁虎拿出来才好转,大家经此事之后,才有教训,“皆知毒物之不可妄食也”。
千百年的发展,古人们靠着神农氏尝百草的精神,为我们驯化了那些相对安全的动物。秦汉时期吃那些莫名其妙的动物也挺多,但是唐宋之后,经济发展起来了,农业生产力上来了,基本就已经确定了常见并无害的家禽家畜菜单,就算是一开始提到的《随园食谱》,野味也只占小部分。
想对这小部分人说,不管是为了追求猎奇个性,还是真的相信什么药效,或者是单纯炫富,吃本身是没错的,但是食物选择你要有章程啊!乱吃带来的代价太惨重,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人类灾难,留下“生病”的城市和创伤的家庭。
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不值得牢记吗?这次“生病”的是武汉,希望不会再出现下一个“生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