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m.39.net/pf/a_4892457.html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先祝福大家幸福安康!今天都吃了什么馅儿的粽子呢?端午原叫“端五”,“端”,初也,每月头一个逢“五”的日子,即“端五”,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排列中,“午”对应五月。“午”“五”相通,自然而然地,“端五”演变成了“端午”。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怀念屈原但你知道吗其实端午节和屈原并不是原配哦!根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中的说法,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而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有了。最早把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而且当时距离屈原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年。尽管如此但是不能不说端午节有了屈原才有了“灵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有近30个别名,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端午节别名这么多也说明了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在我们大蓝鲸也有非常精彩的过节方式涂饮雄黄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因此在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不过对于无法饮酒的儿童,大人们会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慢慢便有了在端午节期间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内,工作人员将雄黄与朱砂相结合,免费为游客印出不一样的图案,留下美好的回忆。射五毒古时,民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是指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因此,端午期间,人们把其图像画下来贴在靶子上,并用弓箭石子射打,表示驱逐五毒。挂艾草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佩香囊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因此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解毒,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如今,家长们也喜欢购买香囊,避免孩子被蚊虫叮咬。绘彩蛋、挂蛋兜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到瘟神说:“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大人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端午节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在夫子庙大成殿里,孩子们亲手绘制属于自己的咸鸭蛋,并将蛋兜挂于自己胸前,用来祈求平安。此外,在这个端午假期里,还有许多可以打卡游玩的地方。你可以在南京夫子庙,跟随着身着华丽汉服的演员们“穿越”千年,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来到南京博物院,在民国馆的氛围里体会老南京的韵味,感受传统习俗与现代潮流的交相辉映;还可以打卡全新亮相的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体味“活起来”的非遗文化。让我们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里“我们的节日”新气象!END全媒体记者:朱青达杰陈子嘉夏庆涛编辑:小丽执行主编:胡晓月主编:王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来源:南京新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