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生活环境 >> 民间常说的五毒月指的是什么
“五毒月”也叫作“毒五月”“毒月”等,是我国北方民间对于农历五月的一种称呼。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太阳火气,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翻译一下就是,太阳的热气是毒的根源,由太阳热气而生的事物都有毒。因为农历五月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所以古人将其称为“五毒月”。
所谓“含太阳气而生者”,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五种毒虫,分别是蜈蚣、壁虎、毒蛇、蝎子、蟾蜍,是农历五月各种毒虫威胁百姓健康的代表。
“五毒月”中还有十天需要格外注意,分别是“天地交泰九毒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和廿七共九天。再加上被称为“天地交泰日”的农历五月十四,这十天需要格外注意养生。
中医认为,农历五月是一年中最湿热的时节之一。人们在这段时间内尤其需要注意饮食,多食清淡、少时油腻,多食苦涩、少食辛辣,同时节制饮食、切勿贪多。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五毒月”期间应当节制房事,避免损伤精气。有些地方甚至有女子五月回娘家的习俗,就是为了别面夫妻同房。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带给大家的“五毒月”的由来与习俗,篇幅受限、才疏学浅,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