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雨生百谷夏将至,禳毒虫赏牡丹这些谷雨习

发布时间:2022/12/29 18:00:16   

戴永夏

清明刚过,谷雨又到。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4月20日前后。谷雨之名源自“雨生百谷”之说,意为雨量充足,谷类作物生长旺盛。我国古代将谷雨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就是说谷雨后,水中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开始鸣叫,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此时,“杨花落尽子规啼”,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过去,欣欣向荣的夏天就要到来了。

谷雨前后,天气转暖,雨水增多,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这时也是春种春播的繁忙时节。农谚说“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生动地概括了此时大江南北农民忙着播种、插秧、种棉、栽瓜豆的繁忙景象。

谷雨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不但有丰富的生产生活内容,也有许多民俗活动,禳毒虫就是其中之一。禳毒虫是除灭蝎子、蜈蚣、蛇、蟾蜍、壁虎等毒虫,其中主要是蝎子。因为谷雨前后气温升高,毒虫开始泛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这时要除灭毒虫。清人秦嘉谟在《月令粹编》中这样写道:“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之。刊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盛开的佳期,故牡丹花又称“谷雨花”。由此也产生了“谷雨赏牡丹”的习俗,此俗始自唐代,盛于两宋。唐时,谷雨赏牡丹的活动最为兴盛,无论宫廷民间、官员百姓皆热衷于此俗。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宋人钱易的《南部新书》也记载说:“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可知三月十五这天(即谷雨时),长安全城人都踊跃地观赏牡丹,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诗人刘禹锡《赏牡丹》一诗写得更为生动:“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短短四句诗,就把当时观赏牡丹的盛况形象地写了出来。

到了宋代,洛阳、成都以及越中等地都大量栽种牡丹。每到谷雨时节,上自太守,下至黎民,竞相观赏牡丹。诚如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所写:“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古人观赏牡丹的盛会,有花会、万花会、牡丹会等美称。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人们仍沿袭着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欢聚。

过去谷雨时节,我国民间还有祭仓颉的习俗。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的最大功绩是创造了文字,使人们结束了刻木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谷雨这天祭祀仓颉?据《淮南子》等古书记载,仓颉创造了文字,功盖天地,也感动了上苍,于是降下“谷子雨”来普济大众,以此作为对他的酬劳。从此,人们便将降谷子雨这天定为“谷雨”节,并在这天祭祀字圣仓颉。

为了纪念仓颉的功绩,后人还在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修建了仓颉庙。每年谷雨时节,都要在仓颉庙举办庙会,举行迎接仓圣进庙和盛大的祭奠仪式。这种习俗历经数千年,一直保留至今,并已发展为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谷雨习俗还有许多,如摘谷雨茶、祭海、走谷雨等。这些习俗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社会和谐,有一些至今仍在民间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