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生活环境 >> 故宫八千多房间,却一个厕所都没有,古代皇
作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居住办公、举行大型典礼、处理国家重大事件的重要场所,今天的故宫,当年的紫禁城,在历史上可谓极尽辉煌。
然而有趣的是,不少游客发现,故宫内部竟然美没有明确标注厕所的区域。这不禁令人疑惑,当年紫禁城内部居住生活人数最多的时候,动辄达到上万人,如此大量的人口,如何解决个人卫生问题?
首先,有一个常识便是,故宫内部生活的人群,数量虽多但是等级森严,真正享有最高级别生活待遇的人,永远是包括皇帝、后妃、皇族成员等少数群体。
剩余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负责提供服务的宫女、太监。不同等级的人不仅享有完全不同的物质待遇,甚至就连个人的卫生问题,也有完全不同的方式。
从不少清宫电视剧的画面能够看到,每天固定时辰,一般是早上,都会有马车承载大量木质马桶,缓缓走出皇宫。
由此可见,生活在紫禁城的人同样是使用类似今天马桶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抽水马桶技术,只能使用简易的可移动马桶。与此同时,不同级别的人,使用的马桶也有巨大的差异,皇帝与后妃日常使用的马桶,叫做“宫房”。
皇宫内负责照料皇帝起居的太监,还会给皇帝随时预备一款名为“虎子”的小便工具,简单形容就是今天的尿壶。
之所以会取一个如此个性的名字,典故源自西汉时期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这款工具尽可能让皇帝随时都能体面解决卫生问题,同时不会因为异味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
另外,对于皇帝和后妃,他们专用便器都会有专人管理并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这个地方古代叫做净房,相当于是今天的卫生间,一般设置在帝后寝宫的一侧,一方面是不会产生异味,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随时取用。
至于各宫的太监宫女,这些人无论是处理个人问题的工具,亦或是场所,就不会有这么讲究。
当然,为了避免影响皇宫内的卫生安全,宫女太监也要有专门的处理场所,使用的工具叫做便盘。存放的位置,一般是各宫配殿之后的小屋内,日常情况下,这些房间还会承担其他功能,比如说供值班太监临时休息,存放杂物一类。
在影视剧中,每天都会有车辆负责运送废弃物出宫。事实上,按照相关的史料记载,紫禁城内每个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在以上特定日期内,相关的管事太监才会安排属下统一拉出宫处理。
到了清朝后期,随着统治阶级越发腐败奢侈,上厕所的方式也可谓是别出心裁,尤其是以擅长享受生活的慈禧太后为例,据《清宫往事》记载:
慈禧上厕所要使用特制的宫房,造型呈现出巨型壁虎的样貌,壁虎的四肢,正好作为宫房的四条腿,壁虎嘴巴用于存放手纸,腹部就是容纳废物的区域。
有专人打扫养护,每次使用之前壁虎腹部都容纳有香木灰,大块排泄物落下,就会被木灰包裹,再加上本身机构复杂,就算是慈禧本人,也闻不到明显的异味。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简直将上厕所这件事玩出了属于自己的天花板。当时,就算是一般的达官贵人,上厕所使用草纸已经是相当不错,但是慈禧太后使用的却是白棉纸。
这种纸张十分昂贵,且柔软细腻,尽管如此慈禧依旧不能满意,她认为这种纸张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肌肤不适。
因此想出了一个十分变态的解决方案,每次慈禧如厕,都会让宫女口含一口温水,需要使用纸张时,将纸张湮湿,这样一来便可以获得更好的如厕体验。
除了慈禧之外,包括皇帝和后妃,在上厕所的问题上,同样十分讲究,甚至追求一种仪式感。
每当皇帝本人提出要上厕所的需求,负责此项事务的宫女和太监就要立即展开行动,他们需要迅速将皇帝专用的宫房搬出,宫房底部还要准备一层厚厚的香灰以及沉香木屑,这些物质不仅能够迅速吸收异味,还能够对异物进行包裹。
整个宫房就相当于是一个流动厕所一般,对于皇帝和后妃本人而言,十分的方便。至于负责此事的太监宫女,需要承担何等繁重的工作,就已经是可见一斑,一个普普通通上厕所的问题,竟然会如此复杂,并且等级分明,或许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