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你读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吗?
夏夜,尤其是在农村,
经常能够看到墙角或灯下,
壁虎捕食飞虫的身影。
作为一类益虫,
很多人对壁虎爱不起来,
一是因为它的外表,
二是忌惮它的“毒”!
壁虎真的那么毒吗?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会引起皮肤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食物便会中毒身亡,因此,古代将其列入“五毒”之一。
关于壁虎的毒性,历代本草都记载壁虎性味咸寒有小毒,而现代书籍文献有关壁虎的性味大都延续古代本草的说法,但在毒性方面很少见有报道。
有人对壁虎的尿液进行了研究,将透明的带有粘性的壁虎尿液涂在手背上试验,壁虎尿液沾在手上并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壁虎本身毒性很小,一直以来民间对壁虎尿液的毒性存在一些误解,它与其他动物的尿并没有很大区别,也是以尿素为主,有毒是一种未经验证的错误印象。
壁虎为何又叫“守宫”?
壁虎又称守宫,“守宫”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辞书之祖《尔雅》之中,“宫”为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因壁虎常攀附于墙壁之上被人视作安守宫室的瑞兽,故得“守宫”之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壁宫、壁虎、蝎虎、蝘蜓。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
有人会想到“守宫砂”,关于守宫砂的最早记载是在晋朝时期,当时有一本《博物志》的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而其中就有守宫砂的记载,书中说: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吃满七斤朱砂后,把壁虎捣烂并千捣万杵,然后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褪。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是以称其为“守宫砂”。当然,鉴于这本书有点不正规,所以只能当做是传闻。《唐本草》的修订者苏恭说:“饲朱点妇人,谬说也。”李时珍也认为:“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中药·壁虎
《本草纲目》
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
夏、秋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捕得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将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祛风,定惊,散结,解毒。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
①《纲目》:“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痉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疗蝎螫。”
②《四川中药志》:“驱风,破血积包块,治肿痛。”
内服:焙研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本草汇言》:“病后血虚气弱,非关风痰风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
现代研究
1.抗肿瘤与免疫调节
壁虎所含守宫多糖是壁虎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壁虎水溶液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抗肿瘤作用,对于治疗食道癌、肠癌、原发性肝癌、肺癌等有一定效果。
2.平喘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壁虎具有平喘作用,与其含高量的锌有关。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白三烯B4受体的生成和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促进肺组织中EOS凋亡减轻气道炎症及哮喘症状。
3.抗血栓和改善组织血液供应
壁虎具抗血栓形成和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作用,且对凝血及溶栓无明显影响。
4.其他作用
壁虎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神经衰弱,用药后患者睡眠可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用于骨折病人,能促进骨痂生长;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能减轻疼痛;对肺结核、淋巴结结核、皮肤病、眼病等也有一定疗效。
参考材料:
《中药大辞典》
《本草纲目》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