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天敌 >> 生态丰富多样龙岗首次发现一级保护动物小
读创/深圳商报见习记者刘宇峰通讯员许锋袁赛英孙威威
年,龙岗启动首轮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经过数月努力,发现了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监测记录到野生动物种、植物种,并在园山风景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龙岗位于深圳东北部,链接海岸山脉、东莞和惠州等重要山地生物多样性源地,处区域生态廊道节点位置,在支撑深圳生态格局和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中发挥关键作用,占据深圳“重要生态廊道”及“生物踏脚石”的重要生态地位。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龙岗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
基于龙岗生态本底情况,年启动针对辖区内银湖山郊野公园、平湖生态园、雁田水库、梧桐山风景区、园山风景区、三洲田森林公园、深圳松子坑森林公园、清林径水库等八大生态功能区的首轮生物多样性摸底调查,经过数月努力,发现了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截至年12月22日,本年度监测记录到野生动物68科属种,其中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16种、鸟类种、哺乳动物18种及蝶类7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疣大壁虎、香港瘰螈、白鹇、凤头鹰、豹猫等19种,中国特有种小棘蛙、香港瘰螈、中国壁虎、灰胸竹鸡、淡眉雀鹛5种。共记录植物科属种,其中乔木种、灌木种、草本种,包括苏铁蕨、土沉香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IUCN极危植物小果柿、近危植物韧荚红豆。
接下来,龙岗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配合建立深圳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初步厘清龙岗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情况,评估龙岗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要素,提出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举措,为科学保护和提升龙岗生物多样性水平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城区“蓝绿交织,山环水润”生态格局,加强生物栖息地生态修复与品质提升,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价值,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努力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
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indica),俗称七间狸、斑灵猫,属于灵猫科、小灵猫属。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继深圳七娘山发现之后,在红外相机影像下,又发现于被誉为“都市的后花园”的园山风景区。
龙岗重点野生动物(摄于园山)
小果柿(学名:Diospyrosvaccinioides)是柿科、柿属植物。在龙岗区为首次记录,生于灌丛或山谷灌丛中。性喜高温多湿。对生境有较高的要求,生长在排水良好、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上或砂质壤士中。仅在园山风景区发现一株。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等级,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濒危(EN)等级。
IUCN极危植物小果柿(摄于园山)
IUCN近危植物韧荚红豆(摄于银湖山)
审读:喻方华肖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