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天敌 >> 03满江红之从军入门
03满江红之从军入门:
我曾听见过有一句话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这个理论令我很有感触(反胃)!
难道所有道理不应该都是由真相总结出来的么?如果历史残存下来的道理,是依托假象得出的,那我们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为编造出来的假象,寻找真相很困难。而且,真相往往还违反我们的认知,会令我们很不舒服。
肯定有很多人会想,既然寻找真相又困难,又令我们不舒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寻找真相?
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先问一问,为什么有人会去编造假象,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以史为鉴的前提是:史料必须是真实的!那样才有参照的意义!
所以,对于历史,我的观念是,我们无法寻找每一个真相,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寻找出那些别有用心的假象。
岳飞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到了岳和老爷子当家的时候,家中只能以野菜稀饭度日,每天只能吃两顿,每顿只能吃半饱。岳飞青少年时,还曾给韩琦家当过佃农,这代表家中的田地已经不够自己耕种了。
金佗稡编卷四:
先臣和时有瘠田数百亩,仅足廪食。河北屡歉,饥者多。先臣和常日以脱粟数升杂蔬爲糜,与家人旦暮食,取半饱。。。未弥月,黄河决内黄,西水暴至,姚氏仓皇襁抱坐巨瓮中,冲涛而下,乘流灭没,俄及岸得免。。。
三朝北盟会编卷:
侯名飞,字鹏举,相州人也。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
这种家境如果说略微受过启蒙教育或许能说得通。但是按照金佗稡编的描述,里面的疑点就有点多了。
金佗稡编卷四:
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或达旦不寐,一见得要领,辄弃之。爲言语文字,初不经意,人取而诵之,则辨是非、析义理,若精思而得者。。。
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宋刑统: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注释:宋朝绝大多数时间对兵器管理极其严格,刀、剑、弓有时禁,有时解禁,弩则是绝对禁品。神臂弩的弓力是2石3斗,乃是禁品中的禁品。
如果按照一见即得要领,然后就换一本的看法,岳飞青少年时该读多少本书。家住村野,以野菜稀饭度日的岳飞,真的有那么多书给他读么?
还有三百斤弓和八石弩的记录,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宋朝是有武器管制的,弩是绝对禁止民间持有的,神臂弩是2石3斗。三百斤弓和八石弩,这种平常人根本没办法使用的武器,出现在汤阴这种大宋腹地,是很难理解的。
其实不止岳飞一人的传记,类似描写方式在史书中比比皆是。一见即得要领,辄弃之,这种描写方法像不像诸葛亮的读书观其大略?
关于箭术,养由基的描写更夸张,双臂能开千斤,百步射穿柳叶。
类似描写绝不仅仅是个例,而是现象!
千万不要以为编史书的人是吃饱撑的,或者是编出来逗你开心的。实际上,每一个朝代史书编纂都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皇帝是天子,这是假的!
皇帝并不直接管理天下,替皇帝管理天下的大臣们也得给他们安个神位,最好都说成天上星辰下凡。
当统治阶级被神格化后,凡人的反抗,不,哪怕是质疑都有渎神之罪。人怎能质疑神呢?
神格化,让封建统治阶级具有了法理性;血统论,让他们子孙的统治也具有了法理性。
思想虽然是无形的,但论其禁锢能力,要远远超过武器。
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不理解的可以去回顾一下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胡屠夫打了中举的女婿一巴掌,吓得手掌弯不过来。参照之下,能感受这些理论的威力么?
所以,当我们看史书看到类似描写的时候,不用费尽心力去求证。它没有被求证的价值。
岳飞的前半生有被神格化的迹象,对于那些没有佐证的时期,我将跳过。
从岳飞第三次从军开始,他在历史中的身影就比较清晰了。因为他个人的轨迹汇入了时代的洪流。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历史中留下了很多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些印记互相验证,我们也有了辨别真伪的佐证。
关于岳飞第三次从军,金佗稡编的描述是: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去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
金军两次入侵都经过相州,可以说岳飞家乡当时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岳飞当时上有老母,下有稚子。如果不是母亲屡次劝他从军,我想他一定不敢也不肯离家投军。所以岳飞在母亲劝说下才去投军,这个说法是符合情理和历史背景的。
三朝北盟会编:
靖康元年正月一日,斡离不陷相州。
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九日,金人兵马驻扎濬州、卫县、直至相州之西南不百里。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金人围相州。
岳老夫人刺字可不可以怀疑呢?可以,但没必要!老夫人劝儿子从军报国,这份行动比任何语言更有力!刺字不刺字,你怀疑它有什么意义呢?
岳老夫人的动机需不需要怀疑呢?不需要!当时河北大地上揭杆抗金之人数以万计,河北前后出了几十万义军,而不是只有岳飞一家。人民自发反抗侵略者,不需要去怀疑!
但是,最后那句独从高皇帝过河,就不是怀疑不怀疑的问题了。我们需要郑重吐槽一下,不然都对不起那些历史记录者!
会编有很明确的记录:靖康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大元帅起兵发相州,十六日到达大名府。
古代行军是百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
现在的安阳市到大名县,一共一百五六十里的路程。两天跑了一百五六十里,就这速度,你都不用怀疑,这肯定是车神的后代。
赵构在大名府只停了十三天,正月初三他就跑到了山东东平。如果岳飞真的跟着高皇帝跑了,那他后面的军功是怎么来的?史书岂非自相矛盾?
我们说了,那个时代留下很多线索。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大部分真相都可以被澄清。
会编还有条记录:十四日行,前期差刘浩为先锋,领人马南趋濬、滑以疑虏骑。
答案很明显。岳飞所属的刘浩部前军是被赵构当做壁虎尾巴给断掉了!
所以岳飞才会在滑州的黄河渡头遇到了金军。所以岳飞所属的部队才会遇到了从大名府南下开德的宗泽,然后改由宗泽指挥!
三朝北盟会编: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申,知磁州宗泽自将二千人至北京。王循抚如信德府,王谕泽供副元帅职事。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酉乃差河北转运判官顾大夫随军应付,仍日下随逐副元帅宗泽前去开德府。
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戊子,王命副元帅宗泽军於开德府。是日,发中军泽领所部磁州军民之兵二千、濬州军兵一千,扬言康王在军。以都统制陈淬统制前军先锋统制刘浩改差充副元帅前军统领,右军统制尚功绪改差副元帅下左军统领,各将带本部二千人起发。後一日,以常景充副元帅下右军统领,将带本部二千,改差王孝忠充副元帅下後军统领,将带本部一千并於开德府驻劄。
不止岳飞所在的前军被当做的壁虎尾巴,宗泽也被当做了诱饵。赵构命令宗泽驻守开德,对外宣称自己就在开德。实际上他早就跑去了山东东平。
金军连赵构的影子都没看到,岳飞跟着赵构是绝不可能有战功的。
岳飞只有跟着宗泽才能在滑县、浚县、开德、曹州这些地方屡立战功。只有立下这些战功,身份低微的岳飞才能由武臣52阶的承信郎升到42阶的武翼郎。
《金佗稡编》卷四:
使先臣往(滑州)李固渡挡虏军。战于侍御林,败之,杀其枭将。转成忠郎(武臣第49阶),以曾大父(引注:岳成)讳,寄理保义郎。
宋史岳飞列传:飞领百骑习兵(濬州)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秉义郎,武臣第46阶)。
《金佗稡编》卷四:
靖康二年正月,战于开德,以两矢殪金人执旗者二人,纵骑突击,败之,夺甲、马、弓、刀以献。转修武郎(修武郎,武臣第44阶)。
靖康二年二月,战于曹州,先臣被发,挥四刃铁简,直犯虏阵。士皆贾勇,无不一当百,大破之,追奔数十里。转武翼郎(武翼郎,武臣第42阶)。
岳将军只有和史书中记录的一样神勇,才能让身为副元帅、领兵两万的宗泽注意到他。甚至把他单独叫过去聊天。
其实当时宗泽的处境绝对可以用焦头烂额四个字来形容。
京城陷落了,金人还在四处掳掠,完颜宗翰准备改立新君,赵构这个河北大元帅跑了,整个国家机器都乱套了,自己还被当做诱饵扔在开德府。
宗泽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很多,比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