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天敌 >> 荆轲刺秦为什么失败了
公元前年的某一天,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万里,32岁的嬴政,当时还被人称作秦王,穿着一身正装,喜气洋洋地坐在朝堂之上,正在参加燕国的受降仪式。
就在此前,他已经团灭了战国七雄中的两个国家,韩国和赵国。所以看着燕国的两个使者,带着和平的号码牌,正朝着他一步步走来,我们的秦王可谓是春风满面,志得意满。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死神也正在一步步朝自己逼近。
因为这两个燕国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被载入史册、人狠话不多的荆轲,和他那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助手秦舞阳。
只见荆轲目光坦荡,步伐稳健,而13岁就杀过人的武士秦舞阳,却因为做贼心虚,吓得浑身哆嗦,双腿发软。
秦王也注意到了这一幕,满脸写着疑惑。
荆轲一瞅,完了,要露馅了,于是赶紧解释:“我这助手来自小地方,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被天子的威仪吓到了,还请秦王体恤宽恕。”
秦王一听有道理,于是打消顾虑,指着荆轲,让他代替秦舞阳,上前进献地图。
荆轲端着的托盘里面,除了有燕国最富庶地区督亢的地图以外,还有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秦王远远瞅着这颗让他朝思暮想的人头,心里乐开了花。
原来,这颗人头,就是他最痛恨的叛徒樊於期将军的。
樊於期之前在秦王手下打工,因为参与了谋反,后来畏罪潜逃到了燕国,被太子姬丹收留。
秦王灭掉韩国和赵国后,又把军队开拔到了燕国南境。
看到秦国的大军压境,燕太子丹焦虑地整宿失眠。他实在不想沦为秦王的阶下囚,于是和一个叫田光的侠士关起门来叽叽咕咕,一拍脑袋,想出一条妙计,那就是干脆派荆轲去刺杀秦王,送秦王去见阎王。
荆轲是谁呢?他是卫国人,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找他出这趟差,绝对靠谱!
就这样荆轲就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只是要杀秦王,必须充分取得他的信任,这样才有机会接近秦王,实现十步杀一人的计划。燕太子丹打算采用诈降的方式,只是做戏必须做足。
于是荆轲来到了樊於期的住所,问道:“嬴政灭了将军三族,又悬赏千军购买将军首级,将军接下来有何谋算?”
当听到樊於期为了报仇雪恨,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决心后,荆轲紧接着表达了自己要去刺杀秦王、解救天下人的伟大梦想,只是需要借樊於期项上人头一用。
樊於期一听,懂了,二话没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怀着大仇得报的美好希冀,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这样,樊於期的人头被荆轲端到了秦王面前。
秦王验过人头,对燕国归附的诚意再无疑虑。
然而他却没想到,就在那被制成卷轴的地图里面,还藏着一把长达七寸的匕首。
这把匕首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匕首,它也是有牌子的,被称为徐夫人牌。徐夫人可不是个娇滴滴的大美女,他是赵国著名的铸剑师,姓徐,名夫人,性别男,爱好就是打造凶器。
他铸的剑,吹毛力断,闻名天下。
这把匕首除了锋利之外,还藏着一个一刀致命的秘密。
那就是刀身在毒药水里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只要秦王的皮肤被轻轻划破一道口子,毒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渗入血液,就能剧毒攻心,让嬴政横尸王座之上。
这时,随着地图在秦王眼前缓缓打开,一把匕首调皮地跳了出来。
那明晃晃的刀光,把秦王吓得陡然一惊,就在那一瞬间,他愣住了。
只见荆轲趁着秦王还没回过神来,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攥着匕首,狠狠地刺向秦王的心窝。
是不是听起来,荆轲刺秦,成功在望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秦王在垂死挣扎之际,把袖子都扯断了,就跟壁虎断尾求生一样,他十分幸运地逃过了第一刀,开始围着柱子跑。
满朝大臣看着眼前这一幕,也都吓傻了。因为不能带着兵器上殿,他们手无寸铁,也只能干着急。
台下的武士没有秦王的命令,也不敢贸然进来。
秦王一边逃命,一边想着赶紧拔出身上佩戴的长剑。只是那把长剑如果折算成现在的长度,得有1米62,秦王做不到啊。
就在秦王就要成为刀下亡魂之时,他的御医夏无且(音同“居”)背了个药囊,机智地砸向荆轲。
荆轲躲闪之际,秦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时他又听到大臣高呼“王负剑”,立马把剑从腰间拨到身后,然后从背后抽出了长剑,对准了荆轲奋力一砍。
七尺对七寸,荆轲的左腿被秦王砍了一剑。
受了伤的荆轲不甘心啊!他只能把匕首当做飞刀,做最后的孤注一掷,扔向秦王。
可惜他耍飞刀的技艺不精,这一刀飞过去,秦王一躲,匕首又扎在了柱子上。
荆轲见大势已去,倚靠在柱子边上,对着秦王高声笑骂。
骂过之后,荆轲也死在了乱剑之下。
荆轲死了,但是刺秦的故事并未真正结束。
秦王一怒之下,挥师而上,攻占了燕国,还将所有和荆轲有过密切接触的一干人等一网打尽。
荆轲有个好友叫高渐离,是个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击筑,也被这次刺杀事件卷了进来,不得不亡命天涯,隐姓埋名给人打工。
可是就在他打工期间,三天两头犯职业病,总是忍不住点评主人的奏乐技巧。就这样他的才华暴露了他的身份。
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需要大量音乐人才歌功颂德,于是高渐离被举荐来到了皇宫。秦王得知他和荆轲的关系之后,出于爱惜人才,用一种十分残忍的方式,熏瞎了高渐离的双眼,将他继续带在了身边。
秦始皇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危险分子高渐离安分一些了。
谁知,盲人高渐离那一颗想刺杀秦始皇的心,始终是蠢蠢欲动啊。于是他练就了靠耳朵辨别方位的技能,又在自己的乐器里面灌满了铅,趁着一次为秦始皇演奏时,举起手中的乐器,暴力攻击了秦始皇。
只是,身残志坚的高渐离,也失败了。
躲过两次暗杀,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六国人的公敌,秦始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接近除了秦国以外的人了。
然而,暗杀的危机并未解除。韩国的爱国青年张良,咽不下韩国被灭的这口恶气,高薪雇凶,聘请了一个杀手,躲在秦始皇的必经之路旁,企图用一个大铁锤,把坐在轿子里的秦始皇砸个稀巴烂。结果,再次失败。
尽管在秦始皇的一生中,无论是统一六国前还是统一六国后,他遭遇的刺杀事件可谓数不胜数,但只有荆轲刺秦是史记上记载最详细的一次,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荆轲刺秦的条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荆轲刺秦失败后,血肉模糊地靠着柱子骂秦王时,道出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他说:“你小子今天之所以能逃过一劫,全是因为你老子想要活捉你。如果不是因为想要活捉你,你逃不了。”
原来,在这次刺杀事件中,燕太子丹和荆轲制定了planB计划。生擒嬴政,逼着他退还六国土地,这是第一计划。
刺死嬴政,使秦国陷入内乱,停止吞并六国步伐,这是第二计划。
所以后人根据《史记》中的记载,总会产生这样的臆想:荆轲刺秦,有胆识,有智谋,有勇气,但是却因为目标不够坚定,在千钧一发之际,分散了精力,所以导致失败,最终落得个身灭、家毁、国亡的下场。如果荆轲当时专注于刺杀,而非生擒,他就有可能成功刺杀秦王,凭一己之力改写历史。
但历史背后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为何包括荆轲在内的那么多人都刺秦失败了?如果我们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其最本质的原因是:荆轲与其他刺客背后的六国利益集团与秦国之间的武装较量,实际上是旧的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的对抗,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的,所以必然失败。
之所这样说,是因为秦国自秦襄公立国开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商鞅变法的社会变革下,其国力已经远超六国。
春秋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奴隶制。
而秦王嬴政授权商鞅主导的变革措施,消灭了过去的分封制和奴隶制,代之以更先进的郡县制和封建制,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生产力。
因此,秦国统一天下的脚步,也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秦王一人的生死存亡,并不能改变六国终将被强秦吞并的事实。
正如荆轲临行前在易水告别太子丹,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诸侯分封的天下大势已经一去不复还。
秦人之所以能从一个为西周王室养马的家奴,成为吞并天下的霸主,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那么商鞅变法到底厉害在哪里?商鞅最后为何又落得个被车裂的下场?
文章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