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美嗨了挟昆仑之神威,荡峡谷之绝响黄河

发布时间:2022/9/24 0:17:30   
03:20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的邀请函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角,黄汾两河交汇处,辖5乡2镇2个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

河津历史悠久。“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传说发生在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殷商时期商祖已在此建都七世,国都名耿,春秋时为耿国,秦置皮氏县,隋唐间为龙门郡治,宋宣和二年()改名河津,因境内有黄河和禹门口而得名,年撤县建市。

河津人文富集。境内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20多处,真武庙、镇风塔、高禖庙、薛仁贵寒窑、卜子夏墓祠、司马迁故里、王通弹琴处、王绩隐居洞、禹门口五桥并架等闻名遐迩。春秋时晋国正卿郤缺、孔子高足卜子夏、史圣司马迁、隋代大儒王通、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唐朝大将薛仁贵、明代大理学家薛瑄,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等皆出自河津。

河津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等,煤田面积为6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6.8亿吨,是河东煤田原煤采掘的最佳出口,硫铁矿面积为6平方公里,石灰石储量3.4亿吨;黄河流经境内30公里,已建成的提水工程日供水可达50万立方,沿河优质地下水源地60平方公里,日供水可达40万立方;西气东输管网覆盖全境,天然气日供能力达万立方。

河津区位优越。地处晋陕峡谷南端,素有“秦晋咽喉,西北门户”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城,货物集散之埠。国道、吉运高速、蒙(西)华(中)铁路纵贯南北,国道、侯西铁路、侯禹高速横穿东西,“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城区总人口10.8万,城镇化率45.13%,市区绿化面积余亩,绿化覆盖率33.8%,人均住宅面积33.4平方米,已形成六纵八横城市道路网络,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河津产业雄厚。经济以工业为主,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65∶31,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已形成煤电铝、煤焦化、钢铁铸三大产业链。设立河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6家,亿元以上企业27家。主要产品产能为:原煤万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氧化铝万吨、电解铝50万吨、铝深加工50万吨、焦炭万吨、各类化产万吨、钢铁万吨、水泥万吨,是全省四大千万吨级焦化基地之一。

今天的河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和运城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总要求,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的总体思路,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为总抓手,全力打造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

河津市龙门和石门之间,有着黄河边唯一的绝壁天梯——梯子崖。

黄河河津段

黄河河津段为秦晋自然界河,北由乡宁县入境,经市境西缘向南流入万荣县境内,在万荣庙前村上首度与汾河汇流。流程约30公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

河津境内黄河航道自寺塔南流至禹门口,属峡谷型航道。该航段两岸为石质崖岸,河底为中粒沙质,航道受峡谷约束不易变迁,但水位涨落幅度大,年通航天至天。自禹门口南下行出市境,河床为泥沙质,属平原游荡性航道。该航段河床宽浅,水流分散,冲淤多变。据《山西省第九次经济统计》载,民国18年()河津黄河航道曾有航线6条。

明末清初,苍头镇、葫芦滩、双营镇、陶家营均有古渡,清末俱废。民国时仅存船窝、禹门口二渡。

黄河河津段曾有清代康熙年所建浮桥,河泛桥废。后有禹门铁索桥,年春竣工。年8月此桥被北移,原址修建了黄河公路大桥。年4月,此地还建成了禹门铁路桥。

白虎岗访寒窑

忆薛仁贵纵横八荒安社稷

梯子崖登天路

观大黄河咆哮万里触龙门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

河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的第十二站。11月21日,采访团便来到黄河的咽喉之地——龙门。

龙门也被称为禹门,位于河津市西北12公里处,自古便是黄河险要之所。李白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当地有“无风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描述。未到龙门,脑海中全都是波涛汹涌。

禹门关。

龙门口观黄河奔涌而出

灿阳当空,当地人都说是难得的好天气。行至龙门,“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这是明朝龙门人、理学名臣薛瑄游龙门时所观之景。龙门地势险要,自古便为山陕交通要隘,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

东周时设龙门关,是三晋八大军事要塞之一;公元前年,秦晋韩原之战,秦从禹门东渡击晋,虏晋惠公;唐高祖李渊约在隋大业十二年(公元年),从禹门渡黄河取关中;靖康元年(公元年)金将娄宿越龙门冰桥取陕西;明末李自成由此东渡,直捣幽燕,推翻了明王朝;年,国民党新编第八师在龙门阻击日军西去路线;年,王震司令员率军从龙门西渡黄河,进军大西北。

60岁的老郭是龙门景区里的一名油画家,空闲时间在河边打捞黄河大鲤鱼。

如今再看龙门,危峰依旧峭立,只是黄河不见汹涌澎湃、激流勇进,倒是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河津市连伯村,国内最长运煤专线蒙华铁路即将建成,如琴弦般立在大地上。

龙门是晋陕峡谷的南口,黄河以龙门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河段。龙门以上河段穿行在深邃的峡谷之中,两岸为百米以上悬崖峭壁,居高下望窄如一线。龙门最窄处95米,一出龙门骤然展宽为4至11公里的漫滩河谷,黄河在此流水散乱,主河道摆动频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今年黄河水大,更是在岸边留下了半米多厚的淤泥。附近的龙门村已将这里打造为景区,冬日是淡季,水上的游艇和汽艇皆靠岸晒着太阳。

龙门两岸曾有蔚为壮观的大禹庙,纪念当年大禹凿开龙门,疏通河道的功绩。可惜早在日军侵略之时便被炸毁,庙址处先后修筑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以及还在建设的国道桥,座座连通晋陕。

正在建设中的国道禹门口黄河大桥。

梯子崖攀天梯步步惊心

黄河有“三门”——孟门、石门、龙门,其中龙门和石门皆在河津市,从龙门往北不足五里,便是黄河石门。

在龙门和石门间,黄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各有一条呈“之”字形的石梯古道可通山顶,宛如从山顶悬下的石梯,故名梯子崖。东岸为大梯子崖,西岸为小梯子崖。东岸在河津境内,山顶曾有北魏时屯兵修筑的倚梯城。关于大梯子崖的来历,唐《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倚梯城,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现在。禹庙,在县西南一百五里龙门东岸上,其碑是后魏孝文帝所立”。当时所说“梯”便是黄河大梯子崖,只是倚梯城和禹庙已不复存在。

梯子崖上正在施工的玻璃栈道。

从龙门北上,沿龙虎路行至梯子崖下,山崖与山下公路呈现垂直状态,站至山下,山崖有迎面扑来之感。山脚正在施工的蒙华铁路是国内最长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的煤运铁路——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线通车之后,山崖上凿出作为临时出闸口使用的涵洞将被封闭,成为梯子崖景区的入口。

抬头望去,绝壁距离地面近百米的地方搭着脚手架,也在施工。梯子崖景区项目的负责人杜枝俊介绍,这是景区正在搭建的一条玻璃栈道,建成后栈道宽1.8米,长米,加上引道共米长。由于山体完全垂直地面,未来玻璃栈道定然是从山崖伸出,平行于地面的悬空之路,人走上去,好似蹈空而行,惊险程度可想而知。

踩着山脚碎石路绕着山崖上行,只见三尊类似兵马俑的古代武士塑像全副铠甲,手持长矛,威武雄壮地矗立山前,告诉游人这里曾是古代兵将镇守所在。

石梯台阶依势而为,其垂直高度米左右,宽度在一米五至两米之间,长短高低不一,共个台阶,呈之字形挂壁而上,靠墙面凿痕明显,整齐如削。抬头望去,峭壁高耸,直插云霄。从半山腰处俯目而下,上下笔直,游人如若壁虎般贴在石壁之上。

站在半山腰遥望对岸,有一处小小的红顶白墙的屋子,杜枝俊介绍是小梯子崖上艄公们修筑的艄公庙。显然曾经在大梯子崖和对岸的小梯子崖之间是有渡口可行船的。

从略微宽阔的半山腰向北遥望,是看黄河石门的最佳观测点,石门最窄处仅36米,是黄河上最窄的地方。继续拾阶而上,爬到一处两丈见方的地方,石壁上有开凿出来的小平台,铺设一块木板,木板下是百尺深渊,此处曾设有兵士把守,端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平台内侧的石壁凿一小小神龛,供奉着观音菩萨,两侧对联书:云梯万丈天台近;雪浪千层紫竹通。上书“慈航普渡”,以满足人们祈祷平安的精神需求。从小平台向左右观看,石梯旁边的几处制高点上,错落有致地搭建着几座亭台,便于游人休息和观赏。“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若是春夏来此,当年薛瑄登临龙门禹庙遥望石门时所描绘的景色便在眼前。

翻过梯子崖的大山深处,有桃花谷,有山村窝铺,曾经出入大山都必须经过这条险峻的梯子路,只是到了近代,另有出路,崖下又开山劈石,开通了龙虎公路,梯子崖渐被人遗忘。近年开发旅游,人们又想起了这早已废弃的古栈道和鲜人涉足的山中美景。用不了多久,这里景区建设完善便可对外开放,有些徒步爱好者则早已按捺不住,常常趁着节假日来此游玩。

寒窑前唱《别窑》让人动容

山河造就了天险,让这里留下了古代军事要塞遗存,河津不仅古代军事遗存可观,还有一位被世人熟知的大唐名将——薛仁贵。

薛仁贵其妻柳英环苦守寒窑的故事经戏曲及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演绎,早已广为人知。

11月20日,采访团出河津市区向东北行十里许,修村、黄村村北的土岗之上(后人称白虎岗)有薛仁贵妻子柳英环当年居住过的土窑遗迹,高、宽、深均五尺许(亦称寒窑)。

清末民初时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砖砌的白袍洞一孔,并有清乾隆六年(公元)重修碑记。白虎岗东一里许的百底村南的红蓼滩,是薛仁贵当年射雁之处。

采访团一行在当年柳英环所居寒窑前,见到了薛贵高,为薛仁贵后代,但已不知为多少代。老人说,如今修村薛姓后人犹存,但不是村中大姓。

薛仁贵是河津人的骄傲,他的故事依然在传唱。

就在薛仁贵寒窑前,夕阳落山时,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的原晓蓉与庞建峰唱了一段蒲剧《别窑》,柳英环的扮演者原晓蓉唱道:“今日里你离寒窑独自前往,为妻我热泪流暗里惆怅。嘱咐你几件事切记莫忘……奴愿你早立功出将入相,奴愿你一腔热血守卫家邦。奴愿你行义举当仁不让,奴愿你为大唐斩尽豺狼。到如今贼寇来烧杀掠抢,侵国土犯边境辱我大唐。吕梁山汾河水将你育养,好男儿更应当效命疆场……”让人动容。两位蒲剧演员说,在寒窑前演绎这段爱情故事,情感表达更为准确。

薛仁贵寒窑前,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原晓蓉(右)和庞建峰演唱《別窑》。

在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河津已和开发商签订了开发意向书,将斥资9.8亿元重点打造薛仁贵寒窑景区。

辛封村思卜子夏

一位老师传承华夏文脉

连伯村拜高禖庙

三个女神引领民间风俗

11月21日,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来到了河津高禖庙。

庙宇中悬挂着一副楹联,“万脉同源,五千年华夏文明崇圣地;千枝一体,亿万代炎黄根祖仰高禖”,是对河津根祖文化的高度概括。

在河津,有为祭祀人类最早促进繁衍生息的女神女娲而修建的高禖庙,有商周时期耿国都城的遗址,有孔子学生、曾设教西河的卜子夏的祠堂和墓葬,还有司马迁家族的族谱祖茔……千万年来,炎黄子孙繁衍蕃息,华夏文明薪火相继,在河津,我们见到了清晰的脉络。

在高禖庙,瞻拜中华母亲

高禖庙位于河津连伯村。

史料记载,高禖庙有着年的历史,古时庙宇占地面积很大,几经摧毁,又屡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嘉庆年间的留存。

高禖庙。

高禖庙是屈指可数的以“高禖”冠名的庙宇,所谓“高禖”,并非人名,而是上古乞求婚配和子孙繁衍的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河津市吾人问津宣讲协会的志愿者崔瑞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女神,也是华夏民族第一位“媒人”。久而久之,人们进庙祭祀叩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求子”,女娲也就成了“送子娘娘”。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高禖庙守庙人马长喜,70岁的老人守了13年的庙。

高禖庙主殿里还供奉着两位女神,一位是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一位是周朝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连同女娲,可以说,这三位伟大的女性,便是如今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母亲。

高禖庙内景。

70岁的看庙老人马长喜介绍,高禖庙流传最广的风俗就是为后稷母亲姜嫄娘娘设立的。据说姜嫄的娘家在连伯村,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在庙会开始的前两天,村民们就会用八抬大轿把姜嫄娘娘的神像从正殿迎出,等到农历三月十八,又敲锣打鼓送娘娘回宫享受人间香火,人们称之为迎神“走亲戚”。

在山王村,追溯耿氏源流

11月20日,夕阳西下之时,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山王村。

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城楼,城门正中雕刻着“古耿名都”四个大字,骄傲地向人宣示,年前,耿国都城便在这儿。

当地村民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商中宗祖乙在位时,商朝国度被洪水冲毁,便暂时将国度迁于此处,当时属于耿地,后来国度又迁往他处的时候,祖乙将弟弟祖丙封于此,建立了子姓耿国。周朝建立后,周王朝封同姓于耿,再次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一直到春秋时(公元前年)被晋献公所灭。耿国,先后共25代32位君主,时间长达余年。

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耿国的都城遗址中发现了灰层、陶片以及残缺不全的人骨,后经考证,确定这片土地上曾经是奴隶社会都城遗址。现在的山王村唯有一个祖丙纪念亭,当地有些流传至今的风俗可资证明耿国曾经存在过,比如在每年的腊月初五祖丙诞辰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把柿饼摆放在供桌上——当地方言柿饼近似于“思丙”,寓意追思耿国始祖祖丙。

耿国灭亡后,子民流散四方,为不忘先祖,铭记来历,便以“耿”为氏,耿氏一族便这么延续下来。现在的耿姓汉人,都应该是古耿国的传人。祖丙是耿氏先祖,河津则是耿氏后裔的根祖之地。山王村一位村民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近年来,前来河津祭祖的耿氏后人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这是他们的根,理应认祖归宗!”

在辛封村,细说千年文脉流传

卜子夏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学生,名列七十二贤人之中。孔子去世后,他西河设教长达55年,培养了李悝、吴起、段干木、谷梁赤等许多弟子,不但极大地发展了儒学,也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源流之一。卜子夏去世后便葬于东辛封村内,其后裔世居此地为他守墓,并在村内修建了子夏祠堂。

东辛封村的卜文彦是卜子夏的第78代后人,提起先祖时说:“卜子夏是中华民族的第二位老师,他一生非常清贫,但教学生从不收费。”在祠堂正殿门前,有一块明正德九年的石碑,上面记载的内容颇有“扶贫”的意味,说村内有两家卜子夏的后人,他们生活困苦,就免去他们上缴公粮吧——先人遗泽,千年不衰,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后世对卜子夏功绩的感念。

卜子夏的墓立在村的东面。近年来,国内外卜氏后裔,纷纷来信来函,寄史料、家谱照片等,并不断有人来村里寻根祭祖。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生于何地?一直有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之说。据司马迁自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传统上,山南水北为阳,河津人据此力称司马迁就是河津人。当地文化学者任罗乐介绍,6年在河津固镇村,人们发现一通刻于元代至正十七年的遗碑,碑文记载:“河津,古龙门县,大禹疏凿经之地,如司马迁弘文巨笔者,往往间出。”碑文作者是陕西西安(当时称为奉元路)府判段循。任罗乐说,可见当初即使在陕西,官方观点也认为司马迁是河津人。

11月20日,在河津西辛封村内,采访团一行见到了司马迁的第63代后人司马会泽。司马家族世代流传着两件宝物,一是祭祀用的先祖神符,材质是黄褐色的布,最上方写着“汉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下方就是司马迁的名字。这块族谱是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另一件宝物则是发黄的象牙板残片,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笏板”(俗称朝王板)残件,相传司马迁使用过。

司马迁故里河津西辛封村,其后人珍存的司马迁的象牙笏板残件。

司马会泽曾听老人说,司马迁去世后,就葬在村西河边黄沙岭,墓因为年代久远已不复存在。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曾经立过一通故里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有人曾找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在抗战时期,日本人来河津后拍下的“司马迁故里碑”。照片中的司马迁故里碑,镶嵌在古式砖砌碑楼里。

河津有惑,去找“吾人问津”

在河津,处处散落着古中国文化的遗迹,一代代名流留下众多故事,但如果没有人传播,后人如何知晓?时下,河津就有这么一批年轻人,组建了吾人问津文化宣讲协会,他们扛起了传播河津文化的大旗,讲起了河津故事。

吾人问津的创办人任琦出生于年,都说三十而立,任琦真正立志的那一天,河津固镇窑获得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时候,我真为自己是河津人而骄傲。”从那一天起,他就开始研究河津窑,因此接触到了很多的文化学者,对于河津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知,从内心涌出一种想为家乡文化做点事的冲动。

樊村玄帝庙,明万历建筑,村中任氏先祖所建。

年初,吾人问津文化宣讲团成立,任琦和小伙伴们开始编写河津内各大名胜古迹、古庙宇、古遗址的讲解稿。只要有空,志愿者们就会去为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做讲解。为了更好地呈现河津文化,他们不惜重金收购文献,因此才留下了日本人拍摄的司马迁故里碑和国保台头庙的老照片。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到达河津后,也是他们一路陪伴着,早出晚归,为采访团讲着动听的故事,做着细致的解说。

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与“吾人问津”志愿者团队在黄河龙门合影。

在河津采访,从庙宇谈到风俗,从建筑谈到人文,从历史文化遗存跨越到河津特色美食,只要跟河津有关的历史人文,没有这些志愿者不知晓的。

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吕氏琉璃烧制基地,手工匠人卫勇胜正在做龙吻模具。

有人问过任琦,为啥去干这件事,是不是人傻钱多时间富余?可任琦说了,“这就像爱情,你真的爱一个姑娘,她半夜想吃冰淇淋,你也愿意跑遍全城满足她,只因你爱她。”

参加过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王理博演唱河津小戏干板腔。

文化绵延千古,需要记忆,也需要传承,在河津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有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河津善哉,幸哉!

河津

打造名人故里还需三思而后行

进了河东,诚惶诚恐。

河津,是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的第十二站,也是进入运城的第一站。

运城,历史上称为“河东”。一直以来,河东地区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英杰辈出、自然和非自然景观丰富著称——这在其他地方,或是套语,或有溢美,而在河东,这却是切实的描述。

在河津,吾人问津文化宣讲协会的志愿者们带采访团走了很多地方。

古耿村,是商周古国耿国的遗存,天下耿氏的源流之地。

东辛封村,是孔子学生卜子夏西河设教之处。

西辛封村,是史学家司马迁故里。

……

还有白虎岗上,是唐朝名将薛仁贵故里,如今还有传说中柳英环苦等薛仁贵18年的寒窑。听说,河津市要花9.8亿打造它,那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了。

晋南的路好,即使是土路,也很平整。不一会儿就来到寒窑所在的白虎岗下。

这是一个广场,正当中是薛仁贵握戟跃马塑像,其余十尊站立的塑像就是他手下的火头军猛将了。塑像制作精美,显见当年费了一番功夫。再沿路上岗,是几座殿阁建筑,大门紧锁,透过窗棂看去,里面很空。这些雕梁画栋的殿宇,如今漆掉彩褪,很是破败。而寒窑,真的是寒窑。不是人家介绍,我们真以为是很多年前穷苦人家勉强开凿的土窑。

薛仁贵寒窑景区入口雕塑。

薛仁贵的寒窑景区,还算不得是个成熟景区。目前所见,可能是当初开发半途而废的结果,可能是经营不善,可能是时机未到,总之这副模样有愧于那位大唐名将薛仁贵,要重新打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话说回来,在这儿扔下去9.8亿,值不值得?梯子崖景区也正在建设,负责人说已经投资了两千多万,还得追加。问他什么时候回本,他说总得十年后。薛仁贵寒窑景区,又计划什么时候产生效益?

河津4年在全省率先冲进“全国经济百强县市”行列,去年GDP达到.6亿,财政总收入31.1亿元,要说钱,当然是不缺的,也足以令之前走过的那些个拿几百万几千万都捉襟见肘的县羡慕,然而越是这样,我觉得,钱越要花在刀刃上。

搞旅游开发,景区总归是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的,要有游客来捧场,所以起码的原则,不应该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游客“想看什么”。虽然说,之前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的文旅观察,并不排斥对名人故里“无中生有,重新打造”的观点,但对于薛仁贵和他的寒窑,还是要做一下具体的分析。

薛仁贵,主要活跃在唐高宗时期的名将,又通过戏曲评书电视剧等传播渠道,在民间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可以说是一个介于真实和演义之间的历史人物。只不过,在这两方面,都不算第一等。真实历史中,他平生主要功业,定天山击败九姓铁勒,主将是郑仁泰;平辽东降服高句丽,主将是李(责加力),他都是副手。作为主将去光复吐谷浑,又有大非川之败。所以在过去,李纲只称赞他的“博战之勇”,而蔡东藩评价说“薛仁贵,将材也。李(责加力),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也就说,他之所以为名将,更多的是缘于勇猛,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名将,还有一些差距。而在演义这方面,薛家的三本大书,《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与《杨家将》似乎也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更何况,唐朝的名将,要说知名度,还得在《隋唐演义》里找。薛仁贵的寒窑要花9.8亿,同为山西唐朝名将,尉迟恭、郭子仪该花多少?

景区开发,最忌讳想当然,是需要从自身出发,但目光绝不可以就局限在自身。游客去一个地方旅游观光,至少得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表面上看是景区开发者提供给游客的,但实际上,却是本来就深埋游客心中的。尤其是和名人相关的景点景区,这位历史名人,必须能承当起这个理由。薛仁贵是颇有知名度的名将不假,但能不能让游客产生“不得不去”的念头,就如同孔子之于曲阜,关帝之于解州一般?

再查新闻,薛仁贵故里景区还有射雁塔观光区、军事文化拓展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寒窑遗址区、大唐战役情景园区等功能区。这些地方,有没有一种在方圆更广大的区域内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又与唐朝历史文化景观更丰富的西安和永济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互补共存关系,这些都是景区开发者要细细考量的事情。

还有一点。景区的开发不仅需要有历史和文化的底蕴,也要与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薛仁贵故里景区,现在唯一真实的物质化载体是寒窑。这个寒窑,其内涵是“苦守待夫,矢志不渝”之节,这是古代中国特别重视的价值观,如此河津人才能骄傲地说,寒窑与表达高卧隆中,心怀天下之“志”的诸葛茅庐、表达身居破屋,挂念苍生之“忧”的杜甫草堂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如果大量其他文化的内容掺杂其中,喧宾夺主,无疑冲淡了这一主题,但如果以其他文化,比如说以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势必要放弃或忽略寒窑这一文化主题,但搞一个军事文化园区,河津并无特别的优势,又对游客有什么了不得的吸引力呢?

河津的精神,是争强好胜,勇为人先,做起事来,有着其他县市所没有的魄力和决心,就好像鲤鱼跃龙门一样,求的是逆流而上、一朝化龙,靠着这种精神,河津曾一举率先冲进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创造了我省的经济奇迹,但是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不仅周期长、回报慢,而且一旦布局,就不好再改弦易辙,如同赌徒们说的“买定离手、落子无悔”。9.8亿并不是小数目,“梭哈”一把固然痛快,旁人也会赞一声“好气魄”,但万一,预想落空,旁人只会轻飘飘叹一句“好可惜”,遗憾却不好弥补。

在我看来,对薛仁贵故里景区的打造,还是稳当一些,基础设施搞好,徐图缓进,随着形势的发展,如果寒窑景区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再增加别的内容,不要争一时之短长,而要看十年百年的利弊。

毕竟,景区建起来,就不好拆;钱一旦花出去,怎么也得听个响声。

羊肉胡卜

1年前跟胡人学会的一道美食

头一天到河津,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宣传志愿者“吾人问津”团队打听,最能代表河津的地方美食是啥。他们推荐樊村“胡卜”。很是好奇,不知道这是一款什么味道、何种来历的吃食。

说到河津胡卜,樊村最为正宗,而樊村的富源酒楼又是胡卜最正宗的传承单位。对河津地方文化深有研究的任罗乐先讲了一段关于胡卜和樊村任姓家族的渊源,这是一款可以追溯到1年前的味道。

富源酒楼的厨师正在制作“胡卜”。

1年多年前,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被称为“胡人”,来自这些民族的东西都要加个胡字。胡卜源自胡人,自然也加了“胡”这个印记。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以猜测吉凶,叫“卜”,引申为炖烤,胡卜指的便是胡人炖烤的一种食物。胡人喜食羊肉,与饼烩烤炖焖,便有了“羊肉胡卜”。

任罗乐介绍了胡卜是如何流传到樊村的。公元年七月,五胡十六国的匈奴贵族前赵皇帝刘聪在国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去世,八月,国丈靳准发动平阳政变,镇守长安的刘曜时为相国,亲自率领军队由长安出发赴平阳讨伐靳准。十月,行至赤壁(今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刘曜在河津宣布即帝位,改元光初。当时,大军驻扎赤石川(今河津放马滩一带),行宫驻樊村。天气寒冷,胡人军队以胡卜御寒,樊村乡民被招为帮炊,于是学得胡卜技艺,得以流传。到明朝中叶,樊村任氏八世祖继禅、继礼、继福同为明王府典膳官,将羊肉胡卜技艺带到王府,经名厨点化后返回樊村,并不断改进。今“富源酒楼”创建人任旭生是第22代传人。

在酒店后厨,我们得以近距离观看到了胡卜的制作过程。一口大锅里熬煮着羊汤,炒锅上灶,厨师麻利地将羊汤舀了一勺添入炒锅,迅速加入各种调料,抓一大把切好的饼丝入锅,快速翻炒,紧接着加入羊血,用慢火炖焖。即将焖熟时,在烩饼中心用勺压个小窝,放点生辣椒面,用羊油点盖炖焖,这样点焖出的辣子,香辣而不尖辣。辣椒面焖好后,端锅离火,在烩饼表面撒上切碎的生蒜——炝蒜既能压减羊膻气味,也能提升胡卜品味。至此,羊肉胡卜出锅。

做一碗美味的羊肉胡卜,面饼甚为关键。胡卜用的饼子要有韧性,切成细条不散,经过炖焖不烂。这种死面饼烤制到六七成熟即可,取出后要放入瓷瓮焖捂一夜。现在则用盆替代,用塑料袋或者湿布蒙盖一天,让胡饼回省变软,面产生韧性,才能晾干切条使用。

任罗乐一再强调,胡卜制作,饼子是关键,亮点则在于点辣子,点辣子关键在于把握火候,火候适可而止,则香辣入味;把握不好,则会焦糊。

话不多说,先来一碗,驱散掉冬日的寒气……

黄河在这里跳出龙门

我们走到了晋陕峡谷的终点。

从偏关老牛湾开始,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走过了3市11县,也走过了黄河最长的这段峡谷——晋陕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沿途公里,看遍水位落差米的壮观,终于来到龙门。

4年前,大禹治水至此遇阻。

45天,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的采访之路,可以说是重走大禹治水之路。一路上,我们走过不知多少禹王庙,听过不知多少大禹传说。

传说大禹治水13年,在河津就呆了4年,这是他治水工程最艰难的阶段。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千年前,李白留下这样的绝唱。

4年后,大禹终于率领先民凿开龙门泄洪水,放出这大河一泻千里。以此为转折点,往南一直到潼关,大河失去峡谷约束,河床宽浅水涨水落,河道摆动剧烈,从此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被劈开的壁仞高耸,垂直于大河两岸,形成万里黄河最窄处景观。

更为险峻的,是绝壁上的梯子崖。上山好歹还有一条挂壁石阶路,待攀过峰顶下到桃花谷底就几乎无路可走,得像山羊一般,在大石间腾挪跳跃,逼得人不得不矫健起来。见我们狼狈,景区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忙,又是拿摄像机,又是背三脚架,仍然健步如飞。

说是景区,其实还在建设中。见有游人来,也不拦,只提醒哪里目前不能去。山谷里,远远地听见有此起彼伏的笑声,他们也会跟着笑起来:“那里搞了一个抓索,很好玩的。”

沿黄走来,让采访团最感触的有两类人。一种是文化学者或爱好者,这些对家乡充满了热情和骄傲的人,向我们竭尽全力地推荐,恨不得所有的好地方都让我们跑一遍;一种是投身旅游项目的投资者,他们对省内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旅游前景充满期待,每一位都会把自己的发展往这个上面紧靠。梯子崖也不例外,他们盼着沿黄公路改造升级,蒙华运煤专线早日建成,大货车就不会再从崖下呼啸而过了,这条路将成为专用旅游公路。

我突然想到了禹凿龙门后,那个鲤鱼跳龙门的美好传说。那些不惧险阻逆流而上的鲤鱼,纷纷拼尽全力飞跃这黄河天堑,以期脱胎换骨化身为龙。

古代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发展,和谐而奇妙地在这里合而为一。

出峡谷,跃龙门!

让人不由地想为这些百折不挠的人们呐喊一声:加油!

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系列

美烫了!!!黄河入晋第一湾全景呈现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首站——飞越偏关

美翻了!!!千里一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行走河曲

美萌了!!!城保于德,景奇于河。黄河在这里比了个剪刀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领略保德

美红了!!!拜谒晋绥边区,黄河在这里染上“红色”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兴县

美亮了!!!古事多多,古韵悠悠。黄河在碛口"造"了个镇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鸟瞰临县

美震了!!!云飞浪卷三交镇,黄河在这里可以"触摸"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遇见柳林

美醉了!!!石叠如楼,河美如绣。黄河在这里画了个"金葫芦"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舞动石楼

美疯了!!!蛇曲龙行,折转回旋。黄河在这里一口气拐了七个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一情动永和

美大了!!!大吉大宁,美不胜收。黄河在这里遇见女神!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漫步大宁

美惊了!!!飞流直下,黄水沸腾,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天下黄河收壶口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放歌吉县

美飞了!!!师家滩:文脉厚重地,宁静温柔乡!大禹治水从这里开始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釆访活动一一感悟乡宁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李遇李雅丽孙轶琼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胡续光王晋飞

航拍: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王晋飞

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永江赵亮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李永江赵亮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薛旭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5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