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北京文博丨虎年来看虎织绣中的虎

发布时间:2023/1/2 20:13:19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年2月1日开始,就是农历壬寅虎年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具有刚勇威猛、驱凶避邪、吉祥如意的象征,虎元素也在文学、雕塑、民俗等领域遍地开花,文物中更是频频能看到虎的形象。这些姿态万千的“虎文物”们,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工匠的精湛技艺和艺术创造力,更生动刻画了虎的形态,将虎文化的丰富寓意深深注入其中。

为迎接壬寅虎年,北京文博在“文物有意思”专题下开设了栏目,让我们跟随这些文物中的虎形象,一起寻觅历史长河中的“虎”,感受“虎里虎气”的节庆气氛吧!

在上一期中,我们看到了书画中的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织绣物品中,服饰上的虎吧。

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在传统织绣纹样中,人们将虎纹装饰在服饰上,借老虎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表现驱邪避祸的精神寄托。

想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北京有一家博物馆特别值得一去——那就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北京文博今天为您介绍的多件织绣作品,就有不少是来自于这家博物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套肉粉色棉布女童袄带黑素缎饰五毒虎纹堆绫肚兜套装,这套衣服是山西地区孩童的衣服款式,因其年代久远,肚兜颈部及腰部的系带现已缺失。但值得庆幸的是,肚兜上的堆绫纹样保存完好,我们得以通过该纹样,欣赏到古人在传统服饰工艺上的精湛技艺。

肉粉色棉布女童袄带黑素缎饰五毒虎纹堆绫肚兜套装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细看这件肚兜的五毒虎纹,以堆绫工艺为主、刺绣工艺为辅。五毒纹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蜈蚣等五种有毒动物组合而成的纹样,与虎纹组合使用,借此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由于是孩童服饰,其纹样有适度美化,几种动物的形象显得质朴、可爱,色彩搭配也十分艳丽,整体画面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孩童可爱纯真的特性。

肉粉色棉布女童袄带黑素缎饰五毒虎纹堆绫肚兜套装(局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再看这条黄缎虎形围涎,其整体造型更是直接采用了虎形元素,除具有老虎的头部表现外,还兼具了老虎的身形特征。

黄缎虎形围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围涎表面有虎形布片补贴的头部装饰,虎形的双耳缝制有“王”字样,老虎本身凶残的面部表情被刻画得天真可爱,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神态显得笨拙憨厚,具有鲜明的儿童审美特征。

在成人服饰中,虎元素的形式就更加多种多样了。特别是肚兜上常见虎纹样的织绣,例如这件清代的蓝缎彩绣凤穿牡丹纹菱形肚兜。

蓝缎彩绣凤穿牡丹纹菱形肚兜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肚兜中心绣“凤穿牡丹”纹样,寓意婚姻和睦、祥瑞美好。四周还有蝴蝶、老虎、花卉纹样,纹样布局均衡、和谐,表现出穿着者对婚姻和睦、富贵美好的祈盼与祝福。整件肚兜造型优美,配色和谐稳重,绣工精美细腻。细看其虎纹样,作张目嬉戏状,动态十足,显得憨态可掬。

同为肚兜,这件蓝缎贴补绣虎头葫芦形肚兜通过堆锦的手法,表现出老虎立体的五官,突出了老虎目光炯炯的神态,使得肚兜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很是生动。

蓝缎贴补绣虎头葫芦形肚兜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肚兜主体为葫芦形,古时多将葫芦引申为母体的象征,在民间艺术中葫芦多表达子孙繁荣之意,同时因葫芦谐音为“福禄”,在有些地区也具有富贵的象征。

说起织绣物品中的虎,还要提到的就是这件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青缎地拉锁绣王小打虎团花绣片。团花纹样大部分使用了“拉锁绣”技法,以线条密排构成块面,又用钉线绣圈界轮廓。虎颈、虎爪及瓜蔓、花草则采用特殊针法。而虎须由“线簇”构成,起地后成簇地飘于虎口两侧,可谓是极为罕见的表现技法。

青缎地拉锁绣王小打虎团花绣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此团花题材取自民间传说《王小打虎》:王小随父上山打柴,父遇虎袭,王小奋力杀虎,救父还家,终得一家团圆。

虽然民间的传闻轶事已无迹可寻,但我们仍能从传统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淳朴的、期待家人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景。北京文博也在此祝愿大家,在虎年中,与家人们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平安健康。

这一期织绣物品中

服饰上的虎

就分享到这里了

下一期,我们一起去看看

织绣物品中

鞋帽上栩栩如生的虎吧

资料来源: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