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种类 >> 端午端午节,济南的老师儿怎么过
端午节到了,放假3天,全国各地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过端午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济南的各位老师儿是怎么过的呢?济南又有哪些独特的端午习俗?
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又叫五月单五或五月节。一到这个节日,济南最明显的最有氛围感的习俗,就是每家每户的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济南人把艾草称作“艾”,所以这几天当你听到济南人说“maiaiqi”,可不要误会。
艾草能驱虫避邪,保以安康。希望今年插上艾草能驱驱新冠。
端午节前几天,济南的街上就有卖艾的。老百姓买回家插到水里,端午节那天清晨就把艾插到自己家门口。还有的人家放在床铺底下,用于避邪驱赶蚊虫。
老济南人挂艾是有讲究的,并不是随便把艾枝往门窗上一挂就了事。其中最讲究的,是挂“艾虎”———“艾虎”就是剪裁成老虎形状的艾制品。挂完艾枝,接下来是画门符。
画门符,就是把人们心目中的五种毒虫,即蝎子、蜈蚣、毒蛇、壁虎和癞蛤蟆的形象做成门符,然后贴在门板或门楣上。过去老百姓住的几乎都是平房,把艾直接插到屋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里,一般就是在左方(就是人与门口同方向时的左方)插一支或几支。现在住的楼房没有了木制门框,于是索性直接固定在防盗门上。
端午当然得吃粽子,但济南的包法又有所不同,粽子是四棱形的。济南人包粽子是提前一天包好,第二天天不亮就吃上。在“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老济南人还会选用荷叶包粽子。俗谚有云:有多大荷叶包多大粽子。选用荷叶包粽子的历史,在济南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开元二年()五月初,济南太守李随(见道光《济南府志》卷二十三“秩官”)觐京,将济南特产“九子荷香粽”带去京城,作为贡品献给唐玄宗李隆基。
端午节来临,济南的小孩也有个期盼,那就是佩戴五彩线和香包。五彩线被称为长命线,寓意的是驱除瘟病,这五彩线必须是由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组成,也刚好对应阴阳五行学上的金木水火土,寄托了从古至今老百姓们朴实又美好的心愿。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香包多是给小孩子的礼物,用棉织品和丝线绣制而成,里面装有驱虫的草药和一些香料,戴在身上香喷喷的,而且还能够起到驱虫除晦的作用,保佑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在北方的城市,端午节可能很少有赛龙舟的,但济南有大明湖,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明湖龙舟赛也开办起来,并延续至今。龙舟赛对于济南来说虽然是新近事物,但诗情画意的饮酒泛舟却有着很久的历史。据清道光二十年《济南府志》记载:“五月,仲夏月五日,历之士大夫携酒泛湖作碧筒饮。”年《历城县志》记载:“五月,仲夏月‘午日’,士大夫携酒泛舟,作折筒饮,即小民亦携一壶,俱饮树下。”端午节这天,济南名士泛舟大明湖,聚会畅饮,作诗唱合。
时过境迁,习俗也在变,济南还有很多失传的习俗,比如端午这天大人一般要喝雄黄酒,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清湿解毒,但因为本身有一定毒性,不宜多饮。小孩则更不能喝酒,大人就蘸着雄黄酒在孩子额前画,女孩画一个点,男孩画一个“王”字,不过喝雄黄酒这种形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慢慢消失了。
又比如斗草。斗草是一种端午民俗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用草来决胜负。济南也有端午斗百草的习俗,斗百草的起源很早,在周代就有了雏形,唐代开始普及,后来成了每逢端午节人人都去玩的一个游艺活动。
斗草有两种,一种是文斗,一种为武斗,武斗是把花草的茎部拔下来,你一根我一根,俩人比比看谁能把谁那一根拉扯断了,过去的老济南就把斗百草武斗的遗续发展了下来,叫作“杠老杠“或者“拔老根”。斗草的文斗是文人雅士聚在一起,摘一枝花草用它对对子,《红楼梦》第62回写道,贾宝玉过生日,一群丫鬟在一起玩斗草游戏,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
济南人过端午,传统又文雅,浪漫地充满诗意,真是令人向往回味。
那各位济南的老师儿,端午节您是怎么过得呢?
全国的各位老师儿,您那儿又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
欢迎各位聊聊。
资料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壹点号泉城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