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喘不上气,是怎么回事呢

发布时间:2023/10/10 12:16:08   

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喘不上气,是怎么回事呢?

走在路上总会看到一些人,没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了,呼吸急速好像喘不上来气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体质虚弱造成的,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如果从根源上找原因的话,就不仅仅是体虚的问题了。

“胸中有大气”,气足了才不会喘不上气来

一般出现了气喘,问题主要出在肺和心上。西医将哮喘分为肺源性和心源性。肺部疾病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心脏疾病像心衰就会经常出现憋、喘、一走路就喘得厉害的情况。气喘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虚性气喘主要跟肺、脾、肾虚弱有关,如果是心源性的则跟心阳虚有关。实性气喘主要跟“寒痰水饮”有关。

所谓“寒痰水饮”,属于身体里的津液。中医把体内的津液分为水、饮、湿、痰等。“水”是其中密度最小、最清亮透彻的,易流动;“湿”相比水就要混浊一些;“饮”要更混浊浓稠一些,更容易聚集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比如说聚集在胸腔,形成胸腔积液,阻碍了气血向上流通就会感到胸闷气喘;“痰”则是津液中最黏稠的部分,一旦形成,淤积在心肺上就会造成气喘。

“寒痰水饮”这些津液本来是阴性的,应该是向下运化的,但如果“水饮”过盛,可能就会向上泛滥,到达心肺,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为“水饮上凌心肺”。心作为人体的君主之官,是主人体阳气的。心阳就像天空中的太阳,照耀、温暖着身体的各个器官。但如果心阳虚弱的话,也就是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制约“水饮”这些偏阴性的津液,就会造成水饮上犯,出现气喘、憋气的现象。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气短,呼吸急促,总感觉喘不上气,这主要是脾气虚、心气虚引起的。像有些人总爱长出气,好像胸中憋着一股闷气,呼出来才觉得舒服,这主要跟人的情绪有关,情志不畅造成肝气郁结就会觉得胸闷气短,这主要从疏肝理气方面来调养。但如果气短情况比较严重,感到呼吸困难的话,这个人在脾气和心气方面就比较虚弱了。中医认为胸中有“宗气”,人体内的气机是保证人体正常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呼吸要靠胸中的宗气来维持。清朝著名中医张锡纯曾提出过“胸中大气”的说法。他认为人的呼吸主要依赖于胸中大气,即宗气的推动。其中心肺跟“胸中大气”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大气不足的话,就会出现气喘、憋闷、呼吸困难、提不上气来的现象。

此外,如果喘憋日久,就要考虑有没有肾气虚了。肾气虚的主要症状有气息很短促,呼气多而吸气少,感觉气要接不上了,一动就加重。中医说“肾主纳气”,就是说人体吸人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O黄芪是补气良药

因病而引起气短、气喘的原因各不相同,调养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是痰湿较重引起的气短气喘就应该化痰祛湿,平时多吃一些川贝、梨、陈皮、冬瓜等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食物;如果是因为心阳虚、阳气不足,就需要温补心阳了;如果是脾气虚、心气虚,就需要补气了。黄芪可以说是补气圣药,性温味甘,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张锡纯说黄芪“又能升气”,平时在熬粥、炖汤时都可以放入一些黄芪,对补养脾气、肺气、心气都有不错的效果。但是黄芪偏热,有升血压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高血压的患者不合适。另外人参、党参、白术这些中药材也有不错的补气功效。为什么喘表现在肺,而要补脾气呢?中医说肺属金、脾属土,五行学说中土能生金,所以常常用补脾来治肺,叫做“培土生金”。

补肾纳气治疗久喘。蛤蚧是常用的治疗虚喘的药物,属于壁虎科动物。虽然外表丑陋,它的药用价值却很高。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作用。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常与人参配合运用。常用蛤蚧一对,焙微焦、研末,每次1~1.5克,冲服或吞服。蛤蚧也可泡酒。蛤蚧有小毒,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需要注意的是,动物类药含有异体蛋白,过敏体质慎用。外感风寒或者实热的患者也忌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0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