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各位家长说个寓言故事:一只小壁虎的尾巴被钉子钉住了,钉在墙缝中长达十年。这期间,壁虎妈妈一直街来食物给它吃。其实壁虎的尾巴在顶住后自己会挣断尾巴逃生,不久还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壁虎妈妈舍不得孩子忍受断尾之痛,从而使小壁虎承受了十年墙缝里黑暗无自由的爱。从故事中感悟可以感悟到,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本应该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可父母过多的照顾让孩子失去自我锻炼的机会。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比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学习上的依赖,思维上的依赖。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去想,不愿意主动去解决,在生活中没有主见。孩子在外做了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等等。就教育理念我希望家长们可以这样做:生活上让孩子学会独立,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放手之前,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对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时做出肯定。父母不要指望孩子立刻就能把所有的自我生活问题独立,要按“循序渐进”原则,制定的目标要让孩子能够得着。要调动孩子的自理积极性,促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学习上让孩子自主,现在看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学习的父母大有人在,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适得其反,孩子越大学习动力越不足,与别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父母要抱着逐渐放手的原则,孩子在学习上,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途径和方法,做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培养孩子思维跳跃,想是做的前提,不会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没有灵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让孩子独立学着自己去思考,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自己要承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儿童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经验和技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思考他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此时要避免把承担责任变成对孩子的后果惩罚。惩罚和后果最大的差别是让儿童怎么样看待自己,惩罚使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是“坏的”,并破坏了自信;承担后果的目标在于让儿童有权努力自控,并帮助他们把自己看成好人。别让孩子再依赖。孩子早上起来不着急,是因为长期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依赖。上学晚了,有父母着急有父母帮助去解决。孩子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越早让孩子锻炼独立性越好。父母要忍痛割“爱”。孩子刚刚学着去做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肯定有很多不如意。也许父母看着会着急,但这恰恰是让孩子撇开依赖性的关键时期,不让孩子迈出这一步去实践,永远也长不大。如果不能忍痛割“爱”,到了关键性的一步,孩子依然会依赖于您。结束语:对孩子过多的照顾,让孩子对他人有了依赖,这无疑就像小壁虎见不到光明一样。不一样的是小壁虎只是生活在十年的黑暗当中,而孩子可能被笼罩在黑暗当中,20年、30年,甚至一生。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请天下父母不要让孩子做只吃衔来之食的“小壁虎”,你也不要做给孩子衔食的“大壁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