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完美社会第二章完美框架

发布时间:2023/12/26 12:58:17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几乎每一位人类同胞,对自然都有莫名的亲近感;特别是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更有莫大的喜爱和归宿感。

为什么人类会对自然有如此特别的感觉呢?笔者觉得:是因为在自然中,时时处处都展示出了“和谐”。而这种和谐,是在平静无为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的;不像人类社会,大家都想竭尽所能去管理好整个人类社会,却感觉力不从心而事与愿违。

郑强教授在多次演讲中,建议年轻学子要多看《动物世界》。对于这个建议,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笔者从小时候开始,就是最爱看动物世界的;而且,在对各种动物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的观看过程中,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迪内心深处的宇宙智慧。

西方的“丛林法则”也来源于“动物世界”,但是,看过动物世界的人就会发现,只有在动物觅食的时候,“丛林法则”才会显现出来。

中华文化诠释“万物大爱”,在“动物世界”中会发现,大多数时间里,各种动物间是互不干扰、相敬如宾的,很多时候还会互帮互助。

歌曲《狼爱上羊》中表达的情景,在自然界是时有发生的。正如歌词: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谁让它们真爱了一场;狼爱上羊啊并不荒唐,它们说有爱就有方向;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它们穿破世俗的城墙;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它们相互搀扶去远方。

在“动物世界”中,从时间长短上比较,比如一天24个小时,“丛林法则”占的时间低于1小时,而“万物大爱”占的时间多于2个小时。所以,笔者“著二”已经给出了定论:西方的“丛林法则”是片面法则,是适用范围相当狭隘的法则。中华文化诠释的“万物大爱”,才是更加符合宇宙规律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宇宙大爱法则。

宇宙中有无穷个星系,且因呈现出俄罗斯套娃模式而层层嵌套。在星系层面思考,宇宙给了大家足够的空间区域,以至于星系层面的空间相遇而碰撞的情况极少发生。同理,恒星和行星层面的空间相遇而碰撞的情况更是极少发生。

无论是星系层面,还是恒星层面或行星层面,又或者是行星上的各种生命形式层面;大家相互呈现的几乎所有情况,都是共同存在、互不干扰,以及互帮互助的。

综上所述,地球环境下的自然景象,几乎所有时间都呈现出“和谐”,这就是在人类潜意识中,是向往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根本原因。

自然的和谐,不单单在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呈现出的景况;各种生命体内部,也呈现出系统性的“和谐”之美。

2.1.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在于变化,能够由内而外地形成系统性变化。

从人类定义的狭义生命概念分析,与非生命物质相比较,各种生命形式能够依托环境,然后对环境主动形成反向改变作用。所以,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变化,就具有了按照某种特定方向变化的潜在能力。

中华文化中,有山主静水主动的概念。山虽然大概率是静止的,但是依托山而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却具有了动的潜在能力。水虽然是人类定义的非生命物质,但是水天生具有流动特性,这种流动性改变着周围的一切。这就是非生命物质水,能够作为生命之源的根本原因。正如笔者“著一”中提到的一样,水顺应了宇宙两大法则,让各种物质能够更好地交融而形成变化和发展。

无论是微生物、植物,还是动物,都在各自的存在范围内,因自身系统的需求与意向,缓慢且细微地改变着身边的环境。无论是从因果论,还是从蝴蝶效应,去解读这种生命主动对环境的反向作用,这都是日积月累、长年累月后,原来的环境呈现巨大改变后形成新景象的基础。所以,有生命才有改变,才有新的景象,才有希望,这就是“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单个生命体内部的构造之美;2、某一生命物种欣欣向荣的延续之美;、环境与其中各种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

2.1.1.构造之美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最近几年,笔者对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内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植物之所以为植物,微生物之所以为微生物,都是因各种生命物种的基因主导的各自生命结构所决定的。笔者本科是学金属材料的,所以,深知结构对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命体为什么如此之美?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生命体是由多套系统相互融合、相互协作、生死与共共同形成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量体构造框架。

生命体的多系统单独并协调作业,这里面涉及“分工”和“分工嵌套”。近现代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生命体是由躯体和思维两个基础部分构成的;且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躯体能够维持运作而思维不能运作的,应该算是“植物人”;思维还在运作的而躯体已经没有任何运作的,应该算是“灵魂出窍”或者“鬼魂”。

笔者对生命体的构造子系统,按不同功能划分为:

(一)运算系统,也作为判断决策系统。

与此子系统相对应的客观实体,最贴切的是动物的大脑运算区域,类似于计算机的CPU。大脑是思维运行的场所,是意识能够形成的基础。人类定义的生命形式,与非生命形式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对环境做出主观反应;而此主观能动行为能够产生的基础,就是生命形式具有类似“大脑”这样的子系统。

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变化万千的;所以,同一运算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每个生命个体的经历是各有差异的,因此每个生命个体形成的意识形态也是略有差异的;所以,就算是面对完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不同的运算系统,也会因为内因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运算结果。

正因为人类定义的生命形式具有运算系统,才使得地球与其他当前无生命的星球相比较,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欣欣向荣的美景。

(二)信息传递系统。

运算系统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就必须有信息的传入和递出,如此运算系统才有基础和意义。如果没有信息的传入,这就相对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算系统就几乎无法激活。如果没有信息的递出,就算运算系统如火如荼地工作着,也计算出了执行结果,也会因无法传递出去而无法形成实际的意义。

与信息传递系统相对应的的客观实体,最贴切的是动物的神经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所有排线。

(三)信息产生系统。

信息之所以能够传入,关键在于有相应的信息产生;信息之所以能够产生,关键在于生命系统本身包含了各种产生信息的系统。笔者“著一”中,有“宇宙一切现象,都是能量现象”的结论。一方面,信息产生系统是由各种能量结构有机形成的;另一方面,只有在各种能量发生改变和变化的情况下,信息产生系统才能够产生“有”的信号,当然无信号本身也是信号(“无”信号)。

与信息产生系统相对应的的客观实体,最贴切的是动物的各种感官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所有输入设备。

(四)信息存储系统。

信息产生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是单独且同时工作的,同一时间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各种信息的急迫程度是不同的且会变化的,所以,运算系统会优先处理相对更加急迫的信号进行处理,而那些相对不急迫的信号就需要存储起来,以备后面运算系统调取。这就是信息存储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与信息存储系统相对应的的客观实体,最贴切的是动物大脑的存储区域,类似于计算机的硬盘。

(五)信息执行(显示)系统。

人类定义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对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反应。简单概况就是,生命体含有信息执行系统,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与信息执行系统相对应的的客观实体,最贴切的是动物躯体的各种肌肉组织,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六)能量摄入系统。

笔者“著一”中,已经给出了生命是由有形能量体构成的,且其与无形能量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共同作用。生命体是由有形能量体构成,而这些能量体是存在新陈代谢的,这也是人类定义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最大区别。正因为生命体具有新陈代谢有形能量的机理,所以,生命体都具有能量摄入系统。

无论是补充能量、水分,还是空气,以及接收环境辐射的能量,这都是生命体的能量摄入体系的构成部分。饮食系统、呼吸系统、基体系统,都具有能量摄入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所有的人造设备,都不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只是具有利用各种能量提供其运作的前提条件。

(七)能量输送系统。

生命系统具有生长功能,这也是所有人造设备不具备的。生命体的能量输送系统,包括供给输送和排出输送,且这两种能量输送形式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生命的能量输送,不单单只输送的是无形的能量和动力,主要还输送的是有形能量(生命体构成元素)。

生命的躯体会一直新陈代谢而生长,人造设备的躯体没有新陈代谢的生长功能。这个差别主要在于,生命体具有能量输送系统,而人造设备不具有如此功能。

(八)能量排出系统。

生命系统由于具有新陈代谢功能,被替换的有形能量,就会通过能量排出系统,离开生命躯体而成为身外之物。排便系统、排尿系统、呼吸系统、基体系统的能量辐射,都具有能量排出功能。生命的能量排出系统,充分表明了:万事万物的需求都是有限的道理。

宇宙一切事物,都不是只进不出的,而是既有获取,也有付出的。获取别人的付出,给别人提供自己的付出,这才是合乎宇宙存在之道的正确的存在方式。

(九)躯体构成系统。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由最基本的躯体独立于其他事物,这也是生命形式存在的具体体现。生命躯体在能量摄入、输送、排出等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生命躯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包括生长、替换、再生等。人造设备与生命体相比较,就是因为前者缺少生命体的有形能量新陈代谢功能,所以,人造设备的寿命和功能时限都会大打折扣。

与人造设备比较,各种生命体的躯体更加灵活,躯体功能更加多样且可变化。人造设备是为具体功能而定向打造的简单有形能量躯体形式,导致人造设备功能基本上都非常单一。比如:房子是容纳东西用的,挖掘机是开挖用的,压路机是压路用的,小汽车是运东西用的等等。

(十)繁衍延续系统。

生命体具有繁衍系统,无论是单一个体的无性生殖,还是双性生物的有性生殖,都是已有的生命体通过一定方式,诞生出完整的新的生命体过程。繁衍是各种生命形式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基础,也是生命能够一直存在下去的基本保障形式。人造设备最大问题就是无法生“小宝宝”,而每一个人造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降低其能够正常工作的存在时间;换句话就是,人造设备迟早会死,但这种死是一种永恒的死,是一种没有延续的死。

生命延续以繁衍的方式进行,生命繁衍过程与“爱和付出”相辅相成;反过来理解就是,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的基础是爱和付出。

以上十个子系统,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信息系统和形体系统;而生命体的这两大系统,是几乎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反观人造设备,我们会发现,人造设备也需要各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些作用;但是,人造设备的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只是被设计成了互不干扰,仅此而已。

生命构造的神奇之处,在于各个系统是“你中有我,我只要你”的,而各个系统的运作机理,主体是不得而知,也无需知道的。

2.1.2.延续之美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物种,任一单个生命体都是有寿命极限的(能够无限死而复生的水熊虫不在此列)。所谓“千年王八万年龟”,乌龟应该是寿命最长的动物了,但是能够活万年的乌龟应该也是凤毛麟角的。很多品种的树,寿命在几千年的,也是比较多的。

无论是上万年,还是几千年,单个生命体最终都是会解散或者说死亡的。这是地球各种生命个体的统一的自然规律,几乎全部地球生命物种都无法例外。笔者依此为支撑,希望妄想长生不老的人,要实事求是,并迷途知返。

换一个角度思考,虽然单个生命体会死亡;但是,整个物种却会以繁衍生息的方式,使得物种呈现出具备“长生不老”的能力。这就是笔者要着重提出的生命物种的延续之美。

如果把整个物种看成是一个大型的“生命体”,就会发现几个有趣的结论:

1、在大环境不发生根本性改变和不被彻底破坏的前提下,物种“生命体”是会一直“永生”的和繁荣发展的。就拿人类从诞生开始到当今人类社会举例,全人类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在一千多万年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当今全球已经客观存在了种类繁多和形色各异的人类种族。

2、物种“生命体”,应对环境的缓慢变化,是以缓慢更替物种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是人类定义的生命个体的“死亡”。通俗讲就是,物种个体的繁衍更替和进化行为,是实现整个物种适应环境并永生的具体形式。

、一般情况下,单一生命个体的各种遭遇,不会对整个物种的永生起阻碍性作用。通俗讲就是,无论单一个体如何强大或者弱小,大概率都不可能改变整个种族向前持续发展的步伐。

以上几点可以总结出一个关系:物种永生与个体更替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要从达尔文先生“生物进化论”所反映的客观情况说起,生物为什么需要进化?如果环境一直不会改变,生物大概率就没有进化的必要了。环境一直在改变,持续地改变着,有时候改变速度非常缓慢,让人难以察觉;有时候改变速度翻天覆地,让人无从适应而招架不住。正是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才使得自然选择得以正常发挥效果。

环境在改变的同时,生物个体也会发生改变。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环境的改变是单一方向的,一旦形成就是确定的。生物个体改变是发散的多方向的,不利于在改变后的环境下生存的改变个体,就很可能越来越稀少甚至灭绝掉;更加适于在改变后的环境下生存的改变个体,就顺势繁衍得越来越好。

环境在改变,生物也在改变。生物只能依赖环境而存在,所以,只有适应环境改变的生物个体,才能够更加适应环境的单方向改变而延续得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生命的延续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命个体会以繁衍更替的方式传承下去,以此保证了整个生命物种的“永生”;另一方面,生命个体的繁衍、发展和消亡,保证了生命物种时刻都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保证了整个生命物种,向适应时刻变化的环境方向发展演变。

正是生命个体的沿袭与发展,才从整体上保证了整个生命物种,不会被变化的环境所扼杀。

2.1..和谐之美

音乐以不同的音色,有规律的顺序演奏而呈现出和谐之美;各种生命形式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无论从单个生命个体角度思考,还是从生命物种角度思考,甚者从生命物种之间以及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在各个层面上,生命都已以最和谐的方式绽放着她的美丽。

(1)每个生命体,都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有机结合而成的,各种组织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相互奉献和相互支撑的。

生命体内部,会出现各种组织之间相互拆台的情况吗?笔者认为,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因为,生命体内部如果某些组织失去原来的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这个生命体某些功能缺失,进一步会导致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受到或小或大的影响。

从单一生命体的具体存在情况,可以知道生命体自身具有壁虎的“断尾机制”。即是,当某些器官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无法正常运行时,只要这个器官不影响整个生命体的基础生存,这个器官可以被残缺,而生命体还会继续存在,只是少了某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器官。当然笔者的本意是,在生命体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命体继续存在,生命体的某些构成部分的缺少,不会对生命体的存在构成致命影响。当然,完完全全的完整生命体才是最好的,笔者不希望每个生命体遭遇任何的不好的事故。

正常情况下,生命体的各个构成部分,都是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存在的意义;当特殊情况发生,生命体的某些构成部分,为了整个生命体的存在不被终止,就会舍生取义,情缘自己离开生命体,也要成全其他构成部分形成的残缺的生命体继续存在下去。这两种情况,都表明生命体内部是非常和谐的。

(2)单一生命种族内部,各生命体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呈现出了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相互奉献和相互支撑的特点。

观察人类所接触到的地球各种生命种族,就很容易会发现几条总体规律:

1、种族内各成员是分工协作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作用不同,不同的工作性质作用不同,各种分工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是共同奉献自己的能力,为整个种族的延续贡献力量。

2、大部分种族的延续,都需要雌雄个体一起才能够进行,雌个体和雄个体的配对不局限于唯一性,而是具备空间占位的随机性和多可能性的。

、种群的首领,主要在于“带领种群向好延续的能力”,而非“王侯将相之种乎”,当首领无法继续带领整个种族时,就会出现新的有能力的首领继续进行。

总之,种族内部各生命个体的几乎一切行为,都是为整个种族的延续,而且是越来越好的延续服务的;一旦某个个体违背了这个总原则,就会成为被整个种族抛弃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思考,此种也是生命呈现出的种族行为和谐之美。

()各种生命种族之间,以及生命种族与生存环境之间,也呈现出了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相互奉献和相互支撑的特点。

地球自然环境中,存在一个大的循环圈(环境→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微生物→环境),这个循环圈具有金字塔结构特点,从而保证了环境和各种生命形式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了可能。从这个层面思考,地球自然环境中,已经呈现出了高级的和谐之美。

环境为各种生命形式提供立足之本,各种生命形式的生存过程又为环境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支撑。人类定义的非生命形式的各种环境,与身在其中的各种生命物种,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画卷。

总而言之,人类诞生和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曾经的每一个客观存在,当前的每一个客观存在,以及未来会出现的每一个客观存在,大家的出现一旦形成,就是历史的必然,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大部分的个体,几乎都是无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从整体层面思考,大家一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任何一个客观存在都不可或缺;否则,可能后面的景况就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差异。

既然,每一个存在都是必然的,其诞生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么,一切都应该是和谐的,无论以何种景况展示出来。

2.1.4.小节

时至今日,人类都未正式公开寻找到外星生命,所以,公开资料认为宇宙大概率只有地球有生命。当然,很多人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各个层面都有一定数量的人,是相信宇宙会有无数个类似于地球的诞生了生命的星球。

笔者也坚信:地球并不是唯一的诞生了生命的星球。银河系对于人类和地球而言,就是一个超级庞然大物,更不用说宇宙。费米当年一个反问:“他们都在哪儿呢?”想以此悖论表明地球是唯一诞生高级智慧的星球。对于这个反问,笔者再反问:“对于其他星球而言,地球人类又何尝不是人类所谓的‘外星人’呢?”宇宙不能用大来形容,是无边无际的,如果宇宙只有地球诞生了生命,这会不会是一件最诡异的事情呢?

没有生命的星球是很单调的,也是没有希望的;而当星球诞生生命之后,一切都会变得多样和美好起来。就地球范围而言,高山、沙漠、戈壁、草原、林地、森林、江河、湖泊、海洋等,都在各种生命的参与下,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欣欣向荣的独特景象。

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与群体、生命群体之间、以及生命与环境之间,无处不透露着自然与和谐,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生命之美,主要表现为奉献之美:同一空间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客观存在,都秉承自己的责任,奉献自己给大家,同时也享受大家提供的贡献。同一空间区域内,每一个客观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完成好自己的存在价值,自然就美好起来。

生命再美,也是环境给以了基本的支撑才得以展现出来;所以,不能因为生命的美,就忘记了环境这个舞台的作用。景色为何美好?是因为大家都是有背景的。

2.2.生命框架

在过去年的疫情期间,笔者时常在自家小院小憩,看着各种郁郁葱葱的植物,花草树木都努力展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笔者会去思考各种植物的形体结构和构成体系,在长时间的思索中,经过精炼后得到了生命框架与众不同的弥足珍贵的特性。

宇宙表达的是平等,宇宙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共同存在的,基于共同存在这个层面思考,宇宙一切客观存在本身是平等的。从彼此层面思考,每一个宇宙客观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与众不同的,各自的存在使命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每一个宇宙客观存在又都是弥足珍贵和不可或缺的。当然,主要是由于无法或缺,因为在宇宙中一旦存在,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失(暂定此句接近真理)。

笔者著一中阐述的“三维能量动态分布图”理论表明,一切都是能量的空间动态分布过程;不同时间节点,各种形式的能量分布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三维能量分布图。宇宙客观存在的平等性,和各自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是矛盾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性质,用中华文化会很好地理解这种辩证统一关系。

在生命框架的架构上面,能够很好地体现宇宙客观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整个生命体而言,每个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平等关系,同时每个构成部分又都具有不同的特性。生命体的各个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的,这是自然,也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生命体的构成部分,以植物“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2.2.1.生命框架构成

对植物“树”进行构成分析,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内容:1、树的躯体部分,包括地上部分(树冠和树干)和地下部分(树根);2、树周围的环境(涉及气候和地理位置因素),包括阳光、空气、雨水、土壤、其他动植物等。树的躯体和环境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影响和相互成就的局面。一方面,环境孕育了树的存在;另一方面,树存在过程又对环境进行了反向的影响。下面重点就树的躯体,进行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的分析。

(一)整体由局部构成。

对树而言,按功能划分,能够直接看到的,地上部分有树干、树枝、树叶,还可能有花朵和果实,地下部分就是树根。树的整体是由这些局部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部分,树就不能称其为树,而只能称其为“材”。

(二)各局部各司其职,共同成就

树干和树枝的作用是支撑和传输,树叶的作用是吸收和转换能量形式,花朵和果实的作用是繁衍,树根的作用是稳定和吸收原材料。树的各个构成部分,以各自的不同功能,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框架体系,从而达到了成就主体,进而相互成就的结果。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对于树而言,无论哪个构成部分,也不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也不论是长期构成部分,还是短期构成部分,大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树的局部构成部分里面,存不存在“谁看不起谁”的情况呢?很明显,树的各局部构成部分,笔者认为极大概率是不会出现这样情况的。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树干觉得树根在土里不会遭遇风雨折磨,一心想去做树根的事情,而不完成自己的存在责任和使命,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树根觉得树叶色彩斑斓、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一心想去做树叶的事情,而不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树叶觉得花朵和果实轻松舒服,还能够时不时放假休息,一心想去做花朵和果实的事情,而不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花朵和果实觉得树干伟岸挺立,强壮挺拔,一心想去做树干的事情,而不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会发生什么情况?

总之而言,无论树的哪一个局部,都去和别人比,都去奢望别人的安逸和舒适,而不去完成自己存在的使命和责任,可能很快这颗树就会走到生命的尽头,从而导致自己这个局部也走向灭亡。很明显,这是全输的局面,而不是共赢的方式;所以,这样的方式明显是不正确的。

现实情况是,树根、树干、树枝、花朵和果实,都在各自的位置上面,将各自的应该完成的使命尽职尽责地完成着。以此为基础,树的各个局部构成,都努力去奉献自己特有的能力,然后就实现了整个树的欣欣向荣的发展变化,从而也为自己的长久和美好存在提供了保障条件。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模式最好的现实体现。

(三)树的构成系统

前面将树的躯体分为树根、树干、树枝、花朵和果实几部分,是根据宏观外部的表观构造分类的。如果从内部功能分类的话,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构成系统:

1、躯体支撑系统,是树能以“树”的形态展示的根本条件,是一切其他系统能够顺畅运行和表达的基础。

笔者对宇宙规律总结:结构决定功能。无论何种生命体,其躯体支撑形式,决定了其是什么,也决定了其能够干什么。

树分为树根、树干和树冠。树根深深嵌入地下,为树的屹立不倒奉献力量,同时还从地下吸入水分和各种营养成分。树干连接树根和树冠,将树冠支撑足够高去争取更多的阳光,并最大程度保证风吹雨打后树冠的正常存在,同时形成能量和信息传递的交通通道。树冠在树根和树干的支撑下,枝繁叶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吸收能量,制造营养。

2、能量系统,包括:摄入、运输、组合、存储和排出五部分,是生命体新陈代谢得以实现的实体,为生命体的存在保驾护航,是生命体其他系统得以发挥能力的有力保障。

人类总结和定义的狭义生命体,具有一大自然属性,就是具备“新陈代谢”。即是,所有生命体的存在都有基本的需求,需求如果无法被正常供给,就极大可能有生存危机;所以,动物一直不吃不喝不行,植物没有环境提供营养不行。

树由各个构成部分一起协同作用,去完成对能量的新陈代谢,包括对水分、气体和其它营养的需要保障。各个构成部分的作用虽是各有差异,但又都不可或缺,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不分高低,不分伯仲,不计贵贱;虽然大家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但是,大家贡献的性质却是相同的。

、信息系统,包括接收、传递、处理、存储和执行五个部分,生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外界的各种作用形成“主动”反应,这个过程就涉及信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事情。

对待外界的各种作用,首先必须要能够识别到和接收到信号,这就需要生命体具备各种信号接收器官。接收器官接收到信号后,就需要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就需要信号处理器官。信号从接收器官到处理器官,就需要信号往返的传输器官。处理器官对信号处理后,给出执行指令信号后,就需要信号执行器官去落实。整个过程的相关信息被记录下来,就需要存储器官。

树的信息系统,不太好直接展示,但是通过客观的实验和分析,我们能很好地确认其存在是客观事实。树能够展示出对环境主动选择的性能,其形体结构能够向趋于优良成长的区域生长。

4、形体能动系统,是形体主动改变状态的直接动力来源,形体在能动系统的作用下,就能够完成各种主观动作。植物的能动系统比较难以观察,但是,很多植物学家的研究表明,植物也是有主观意识,并能够对周围的其他信号产生主动行为的。动物的能动系统,主要由“肌肉”担任,当然,这是需要信号反射去驱动的。生命的能动性,是依靠形体系统和能动系统共同完成的;而树的能动系统,主要是依靠形体系统去完成的。

宇宙万物种类繁多,有无形的和有形的,有非生命的和生命的,有植物也有动物……生命为什么更加珍贵,是因为生命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动物为什么更加珍贵,是因为与植物相比较,动物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灵活多样。

5、繁衍生息系统,是生命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得以延续的根本保障。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时候环境的变化是缓慢进行的,在极少数时刻环境的变化是陡然而至的。树的繁衍生息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品种也略有差异。

对于环境的缓慢变化情况,虽然短时间内,这种变化对生命无法构成致命威胁,但是,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这种环境的缓慢变化会经过日积月累以后形成巨大的改变,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原理。如果生命形式没有改变机理,就无法适应长期的环境缓慢变化导致的环境巨大改变;所以,生命形式就用个体更替进化的方式去应对。

对于环境的骤变情况,对环境依赖比较大的生命形式,多半会遭遇灭顶之灾。大型恐龙的灭绝,极大可能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球环境陡然改变所致。

环境的缓慢改变是常态,环境的骤变是偶然态,生命如果没有繁衍生息机理,就没有长期的应变生存能力,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导致后面完全没有能力去躲避致命一击。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生命框架都包括5个部分:躯体支撑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形体能动系统和繁衍生息系统。这五个系统是互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交织、共同协调作用的。

2.2.2.生命框架优点

自然而然形成的各种生命形式,与人造物(人为组装)比较,会发现前者有很多后者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些优点来源于生命框架所具有的各构成系统的相互作用。笔者在本科对材料理论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结构对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生命框架的构成,包含了许多特别的优点,下面笔者列举几条,供大家思考:

1、生命体的每一个构成部分,以及每一个构成系统,都会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责,大家都不会去和别人比,而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职责上面贡献自己最大的能力。当大家都尽职尽责以后,生命体就会正常生存下去,从而间接保证了各个构成部分也实现了很好存在的结果。

2、生命体的每一个构成部分,都只需最基础的能量(有形和无形的)供给就足够了,大家都不会去奢求超量的能量,因为,多了不但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还可能造成负面结果。

所有生命体单元需要什么,整个生命体系统就最大程度补给其什么,大家一视同仁,按需分配。大家不会说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