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常见的端午习俗每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莫过于划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荷包,可是作为中国最古老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可远不止这些民俗活动。挂菖蒲、艾草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要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杀菌防病。菖蒲叶片呈剑形,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躲午“躲端午”简称“躲午”,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民间以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恶日,诸事多需避忌,所以有接出嫁的女儿回家躲端午的习俗。斗草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是端午节最常见的民俗活动。武斗是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文斗就是事先制定规则然后对出花草名。佩香囊传说小孩在端午节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成各种不同形状。挂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此,各家大人在端午这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线,这样拴有五色线的儿童就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避五毒人们在端午这天把饼上印上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五种毒虫,端午当天吃下去就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画额端午节用雄黄酒在小孩儿额头上画王字,一来可借雄黄驱毒,二来雄黄酒所画的猛虎可以用来镇邪。端午节作文赏析(一)端午赛龙舟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了。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插着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支持下,选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汹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想让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为秦国所灭。屈原不忍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汨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汨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端午节你们那里还有什么习俗?欢迎下方留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