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古代厕所的变迁史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

发布时间:2022/9/12 15:38:57   

“叶艇每随幽嶂出,茅房孤掩落花残”——江仲鱼《怀朱渔父》

大家可曾听过晋景公姬孺的故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是的,没有看错,一个君主在如厕的时候,掉入粪坑溺死。我们现代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家里有马桶、公共场所有公厕,干净卫生,要是晋景公活在现代的话,至少不会死于粪坑。

那么,大家可曾想过古代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

一、文明开端——“坑厕”

据考古学家勘测,早在年前的西安就有厕所出现了。当然,年前的厕所可跟现在不一样,那时的厕所就是在离房子不远地方的一个土坑,这就足以证明:这时的古人已经开始注意卫生问题了。古代的农家厕所为了掩盖气味,常用茅草遮盖粪坑,这就是“茅厕”、“茅坑”叫法的由来。

关于厕所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的《仪礼》中,书中讲到:古人上厕所的话要掘地为坑,待把坑填满后用土盖上,再挖新坑,这就是所谓的“坑厕”。这时的坑厕过于简陋,要不也不会发生晋景公这样的悲剧。

西方早期,厕所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大约在公元前年,同样的地坑被发现于两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面上有一个孔洞,通向地下的一个罐子,这种方法是人类第一次将排泄物放置到可移动的设备里。可以说,是迈出人类厕所文明的第一步,改善了生活环境,也算得上是里程碑了。

二、“公厕”的出现

最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有公厕出现,史学家推测,当时的公厕建立在城市道路的两旁。有趣的是,古罗马的公厕还算得上是社交场所,它是由十个以上的带有悬挂水槽的座位组成,市民们甚至会坐在上面时进行交谈,放到现在想想着实有点尴尬。

说到中国古代,公厕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文献《周礼》中曾有公厕的记载:古时的公厕称为“路厕”。

发展到汉代时,已经有大规模的城市出现,公厕几乎每个公共场所都有,此时称为“都厕”,并且,这时的公厕已经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达到干净卫生的程度了。我国南阳东汉墓中出土的公厕样式与现代已无区别。

到了宋朝,城市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具有很大的规模,这时的公厕管理更为严格。

在宋朝的大城市中,会有专人管理、收集、处理,已经有了行业的性质,工作人员会推着粪车,定时定点沿着街道处理、收集,之后这些粪便会卖给农民来获得利益。几百年后,这种职业化的公厕管理制度才在欧洲出现。

明末清初时,公厕已经发展到了乡村,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据《燕京杂记》记载,当时的公厕是要交钱的,“入者必酬一钱”,并可拿到两片手纸。更为有趣的是,这时的管理人员,为了招揽顾客,常常会在厕所外面贴上布画以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甚至还有商家贴广告,厕所里面会放置小说,供顾客在上厕所时阅览,有的人为了看完小说会多次光顾公厕。

看来,古人跟现代人的习惯几乎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古人拿着书、我们拿着手机。

三、“马桶”的出现

年,在英国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地位逐渐提高,抽水马桶传遍了世界各地,扩展到全球的各个大城市中,成为了现代公共卫生的标准设备。

但是,“马桶”一词并不是国外传进来的。据史料记载,“马桶”这一称呼第一次出现在《梦粱录》中,书中说:“普通小户人家一般没有坑厕,只用马桶。”这就足以证明“马桶”并非舶来品。

关于马桶还有一个传说,汉代名将李广曾在打猎时射死一只老虎,让人铸成虎形夜壶,还起名叫“虎子”。

到了唐朝,皇家的先人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名称改为“马子”,逐渐变化成了“马桶”。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桶渐呈推广到城市中,甚至乡村里,为了显示皇族的尊贵,他们的马桶与一般人大有区别,可以说是极尽奢华。

四、奢侈的厕所

汉朝时,皇帝们用的马桶都是采用上好的玉石制成,还逐渐发展出了礼仪,如厕时要更衣、焚香,而且必须有多个仆人侍奉,为了掩盖味道,马桶底部都要放置香木支撑的炭灰。

西晋时,王室成员如厕时,会用干枣塞住鼻子来掩盖臭味,完事后需用专门的清洁用具来清洁马桶。

石崇是西晋的首富,他们家的厕所是座高楼,下面铺满鹅毛,粪便一落下,鹅毛就覆盖上去,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味道。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出恭时,常常会有28个下人去精心准备,有专门掌管官房的,专门负责送递手纸的,负责拿铺垫的,为了除味,还有专门的人负责冲洗,熏香。

而且,慈禧太后的“宫房”也是极为奢华,慈禧的宫房由上等的檀香木制成,其外形像一只壁虎,还有专门的材料制作壁虎的把手,相当于壁虎尾巴。出恭也有礼节讲究,比如,送宫房的太监必须要先请安,进门时宫房要举过头顶等等。

小结

综上所述,从小小的厕所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对物质需求不断地增加,逐渐地转向更加精致、健康地生活状态,这是人的发展方向,正好验证了那句话“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

参考文献:《怀朱渔父》、《周礼》、《燕京杂记》、《梦粱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4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