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王林萧陶蔡,声生不息宝岛季尽

发布时间:2024/12/26 15:55:06   

目前《声生不息宝岛季》已经正式收官,统计各项数据,相比之前一跃出圈的香港回归25周年献礼“特别季”,无论是播放量还是收视热度都远远不及,而在制作流程和歌手咖位上,相比前一季也确实差了不少。

《声生不息》作为芒果TV精心打造的“中华音乐编年史”,香港乐坛与台湾乐坛自然是绕不开且必须去做的内容,而当献礼季取得巨大成功后,才有了宝岛季的诞生。

对于60、70、80、90后四代人,港乐与宝岛音乐的文化输出影响力是深远的。

其中涵盖音乐、影视作品、综艺、书籍等各个方面,台湾音乐更是贯穿了四代人的整个青春,在每一个时代节点上,我们都能听到自己曾经喜欢的歌曲,找到那些歌者陪伴你一路成长,有着无限美好的青春记忆。

《声生不息宝岛季》其实具备“未播先火”的素质,拥有天然流量池加持,粉丝基础庞大且覆盖面广,可惜播出后表现不如预期,原因还是在于咖位不足,抛去内地歌手不谈,一个张信哲确实很难撑起整台节目。

而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四大三小”,周王陶林,代表宝岛乐坛的顶流级人物,要么因合约问题请不来,要么就是歌手个人问题没法请,好在还有三小之一的张韶涵坐镇,后期又有莫文蔚助场才不至于那么难看。

但要契合“宝岛季”主题,还是稍显薄弱,毕竟在上世纪90年代至年代后,台湾乐坛能打的歌手实在太多了,能留下名字的皆是华语圈子的顶尖人物。

时间拉回到年,跳过《Jay》,我在学生时代买的第一张专辑就是周杰伦的《范特西》,那个时候还拿学英语的步步高复读机听歌,所以对那盘卡带印象特别深。

一天循环20遍《简单爱》,剩下的时间就跟着《双节棍》——哼哼哈嘿。

从《范特西》开始,周杰伦统治台湾乐坛长达20年有余,一个打百个,时至今日仍处于巅峰,《声生不息》节目对其进行了致敬,遗憾的是芒果台这次没有请到周董。

年,听的就是陶喆《黑色柳丁》

同期也是林俊杰的首张专辑《乐行者》,其中收录了《翅膀》《就是我》等经典循环曲目,接下来是潘玮柏的《壁虎漫步》,还有阿杜的《天黑》等专辑。

这些代表台湾音乐的顶流级人物,音乐风格极具冲击力,辨识度高,给听众们打开了一扇扇天窗,原来歌曲还可以这样唱。

而抛去私人问题不论,还有一位歌手是肯定要提及的,当时也有买过他的专辑《唯一》,后面的《盖世英雄》更是王炸力作,将中国风和嘻哈音乐结合,独树一帜。

可惜他中年沉沦,如今又惨遭封禁,10年转瞬,一个时代就此宣告终结。

但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有才华的音乐人真如雨后春笋般,井喷式的创作能力令人感到惊叹,甚至有些自己不收录的歌随便拿给其他歌手唱也一样能火,做得是真的好。

而现在的香港乐坛和宝岛乐坛,已经再也做不出来如此先锋的音乐类型了。

《声生不息宝岛季》收官之夜,杨宗纬唱了一首《山丘》致敬李宗盛老师。

那么借此,我们把时间线再往前推。

罗大佑和李宗盛两座大山,贯穿三个时代的音乐才子,他们的音乐风格与“后周杰伦时代”有着明显区别,且不可替代。

——就拿罗大佑老师为例。

他的身份标签已经不完全是歌手了,他是学者,诗人,更是一位音乐思想家。

他的词作部分大多时反映是社会现象级的一些东西,有人文关怀,也有真实感受。

比如《鹿港小镇》《亚细亚孤儿》等,当有了阅历的人去听这些歌曲你就不会再去想小情小爱了,广义的爱才更触动人心。

再来聊聊《声生不息宝岛季》延伸出的那些,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时尚感的女性歌手,当我看到张韶涵再次深情演唱《隐形的翅膀》,勾起青春时期的许多回忆。

曾经的宝岛之光“四大三小”只有她还能站在此刻的舞台上,真是不胜唏嘘。

其实,我最早接触,或者说很熟悉也买过专辑的,台湾女歌手应该是萧亚轩,至此她就变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接下来是一位蔡姓艺人,由周董亲自操刀制作专辑《看我72变》火遍两岸三地。

作为宝岛“四大三小”标志性人物,《声生不息宝岛季》回顾了孙燕姿、梁静茹等的音乐历程,却唯独没有蔡的画面,后来虽然也有翻唱她的成名歌曲,但思想有问题的艺人,终难得到内地观众们的原谅。

当然,其中还有曾经年少无知,一语失去内地市场的杨丞琳,极端瘦身的张惠妹,以及前不久靠《乘风破浪》一举翻红的王心凌等,都是宝岛乐坛的时代标签。

——《声生不息·宝岛季》在《明天会更好》的合唱中,缓缓落幕。

它为四代人打开了时光隧道,却也给四代人留下了一去不复返的悲凉挽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3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