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月即毒五月,即中国阴历年的五月。
为什么把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农历五月暑气上升,毒虫泛滥引发百病滋生,故有“毒月”之说。在这个时间,是人们身体抵抗力较弱;在外界,这个时期是传染病非常多的,比如说小孩的手足口病,身体的湿疹,寻麻疹及各种疹子,妇科的疾病,传染性的疾病,都是在这个季节多发的。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中国民间盛传的五大毒物,而且都可入药。
蜈蚣(毒作用和蝎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蝎子,只有肿痛)
毒蛇(蛇类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伤死亡例子较多)
蝎子(和蛇一样,除了个别,毒性都较小,因为除了饲养一般很少见到,毒作用大多数是抽搐引起中风)
壁虎(属于蜥蜴目生物,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但是古人认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脱落会致聋,但实际上不会)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击性,所以案例较少)
中国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