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形状 >> 上古隐秘之蛊夜述封神
01蛊的起源
《左传·昭公元年》: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所以蛊毒是谋财害命唯一的好方法。因为用蛊毒害死的人与病死的人一样,丝毫没有形迹可循。而蛊毒和蛊是有区别的,蛊毒是一蛊虫的涎沫,或粪便等。蛊蛊相传源自于三苗,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的后裔。尧帝曾与三苗战于丹水一带,并将其部分人放逐于三危,禹征伐三苗,大败苗师,三苗从此消失于历史记载中。三苗的消失,并不代表其文化的消亡,三苗的后裔依然散居各地,而蛊依旧存在。02如何养蛊
《通志》: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望文生义,蛊是一个会意字,在皿里的虫。养蛊人于每年五月五日的正午时,搜集蜈蚣、蛇虺、蜥蜴、壁虎、蝎虿等种种有毒的动物,将它盛在一个器皿之中,密闭防止毒虫逃逸;然后念起一种咒语去压制它们。蛊一年之后,各种毒物自相吞噬后剩下的那一个,就叫作蛊。蛊大多以形状命名:有些长形的叫蛇蛊;有些圆形的叫蛤蟆蛊;有些五彩斑斓、屈曲如环,名叫金鼋蛊。此外还有蜥蜴蛊、蜣螂蛊、马蝗蛊、草蛊、石头蛊、泥锹蛊、疳蛊、癫蛊、挑生蛊等。而蛊虫的食物,根据蛊虫而定,比如养金蚕蛊是用梁州地方所出的锦。因为金蚕产于梁州,以后才蔓延各处,所以须用梁州锦,它每日吃四寸,如蚕食桑一般。其余的蛊也各不相同。03蛊的种类
尧帝时期,羲叔和大羿曾讨论过最毒也最灵幻的金蚕蛊。据说养了金蚕蛊,米缸里的米可以吃不完,衣箱里的绸帛可以用不完。一切金宝珠玉,自会得凭空而来,贫穷之家,可以立刻变成大富。但是有一项可怕,就是那蛊虫喜吃人,每年至少需要杀一个去祭它;若不去祭它,它就要反噬主人。所以古时候养虫的人家,往往都开设旅舍或食店,专等那孤身无伴的旅客来,下了蛊去弄死旅客,为蛊提供食物。如此残行径,当然不能被容忍,所以各个时期都对养蛊害人明令禁止,例如《汉律》: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这些蛊大多都是养蛊人为钱财,当然也有比如三尸脑神丹之类用于控制别人的蛊,而文章开始提及的情蛊,大同小异,目的为控制情人。04放弃蛊虫
其实养蛊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有极大的威力,但是同样有很大的反噬风险,所以很多养蛊的人某一时候会产生放弃蛊虫的想法。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何放弃蛊虫也是一个难题,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方法:嫁蛊之法:用锦绣将蛊虫包裹了,里面一并安放金宝珠玉,当然珠宝的价值要比蛊虫所摄来的加一倍。然后丢弃大路旁,如果有人拾了去,那蛊虫就移至他家,与原养的主人脱离关系了。但如果包内珠宝的价值太少,那么蛊虫就不肯去,仍然跟随原主人。直接吞服:至诚之极,妖不胜正,可算一种方法,但是风险太高,成功率非常低,成功的都是个例。刺猬破解:刺猬算是大多数蛊虫的天敌,能够通过嗅觉抓取蛊虫而吞食。05单聊情蛊
相信很多朋友对情蛊非常感兴趣,是不是都幻想有一个痴情的红颜知己?其实这是非常恐怖的,下面就主要聊一下情蛊。中了情蛊的人并不是立即发作,最初三苗这边的女孩,有别于伏羲设立的婚姻制度,她们崇尚自由恋爱,尤其欢喜与中土人恋爱。你在中土,有无家室,她们不会计较。但是她只要和你发生恋爱之后,决不许你再抛弃她。特别是这个女子一定要你和她白头到老的时候,更加头痛。你要回中原,去探望你的妻子,她也会答应。但是要你约定,过多少日子再回来。原来她早已下蛊毒在你的肚里了。如果你如期而回,她自会给你解药;如果你一去不返,那恭喜你,届时会毒发身亡。《搜神记》:盒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猪狗,或为虫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状。常行之于百姓,所中皆死。蛊是一种来自远古时代的产物,按常理来讲,如此通灵的生物有巨大的威力,应该是虚构的,但是截止清朝甚至民国,民间都依然流传着蛊毒的故事。而且多个文献也明确记载了关于蛊的事迹。因此,夜述封神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阐释这篇文章,对于蛊,你们有什么其他看法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