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繁衍 >> 带孩子一起解锁端午节新的打开方式吧
导读
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愿大家端午安康!
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
午,就是炎热的夏天,午时是11:00-13:00之间,是一天里最盛热的时候,端午则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五月五日就是午月午日,即为端午。午日又属阳辰,属火,是阳气的极致,因此端午节也称端阳节。
0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诗文篇章。
和孩子读一读唐诗宋词里的端午
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和孩子读一读小古文里的端午
端午
阴历五月五日,旧俗谓之端午。是日也,缚艾为人,削蒲为剑,悬之门上,以避鬼魅。焚香草,饮雄黄酒,以避邪疫。又食粽子,赛龙船。相传此举为吊屈原也。
译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这篇小古文短短71字,端午的习俗全在里面了!大家千万别着急告诉孩子译文,可以先让孩子带着问题多读几遍。
小古文里说了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作用又分别是什么呢?
今天大家吃粽子,在门上挂艾草,给孩子缝制香囊了吧!
这些都是端午民俗。但是,民俗只是“节”的一部分,“节”并不等于民俗。如果我们只是放放假,玩一玩,感受一下民俗,终究还是小看了“节”。
端午节已经在我国流传了多年,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是怎么来的?就像“小满”真正的意义并非人生未满,而是和农时有关;端午的起源也不是因为屈原,而是因为时节的变化。
端午时节,时值仲夏,是一年中暑热、湿邪之气最盛的时候。
正如老话所讲“端午至,五毒出。”(五毒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此时佩香囊于身,并将挂艾草、菖蒲等,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挂在门上。,不仅寻回传统节日应有的仪式感,还能顺时养生、平复心情,同时也寓意芳香化浊,驱除暑湿邪气,避秽除瘟,保护身体不被暑湿之邪困扰。
不过,如果我们这样干巴巴地给孩子讲,他可能没听两句就不耐烦了。孩子们虽然有着天生的求知欲,却反感被强迫的学习方式。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下面这些问题,可以供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探究:
1.看大家门上挂的是什么草?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呢?
2.端午的香囊里要放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3.端午这天,为什么长辈要给孩子送香囊,其中蕴含着长辈怎样的祝福?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仿佛踏上了一趟寻香溯源之旅:
◆艾草和菖蒲不仅气味芳香独特,驱蚊避虫,还能煮汤沐浴;
◆川芎、白芷、甘松、佩兰、藿香、薄荷,每一味香料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么多气味芬芳的香草放在一起,做成一个香囊,只是听听就觉得无限美好……
◆人们给孩子绣“五毒”肚兜,送香囊,是为了驱毒辟邪,防瘟疫……
这些习俗,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浓浓的爱。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对生命的关怀。虽然身处恶劣环境,我们的祖先始终积极乐观,寻求应对之策,用美好的香草驱散疫病的阴霾。
父母在为孩子挂香包时,可以轻声告诉孩子:世上最为珍贵的就是生命,孩子,你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愿你尽享端午假期的悠闲轻松在假日后抖擞精神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