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生活环境 >> 奶奶每天给3岁的孙子读故事,孩子的变化,
楼下李阿姨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孩子严中有柔,深受孩子们喜欢。
李阿姨退休后在家闲着没事儿,有了孙子后,她就主动提出帮忙带孙子,可是因为儿媳没有上班,自己能带孩子,所以就没同意让李阿姨带孙子。
李阿姨的孙子快3岁时,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因为孙子是11月份出生,当时不满3周岁,上不了公立幼儿园,而儿媳上班了,所以,李阿姨开始接手带孙子。
她带孙子没几天,发现孙子语言表达不清,自理能力不强,不合心意了就哭,不勇敢。
李阿姨心想:看起来妈妈太宠爱孩子了,孩子缺乏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男孩子性格懦弱,不善交往,就是上了幼儿园也会不适应的。
孩子有什么事情不能给老师说清楚,遇到事情就哭,不能和小朋友交往,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也不会喜欢的。
李阿姨接手带孙子后,就有意识地改变孙子,每天带孙子下楼和其他小朋友玩,让孙子多和别人交往,带孙子去广场运动器材处锻炼身体等。
除此之外,她坚持每天给孙子读故事,念儿歌,做早教游戏,两个月后,孙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遇事不哭,坚强勇敢了;性格开朗,懂事有礼貌,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儿子儿媳看到孩子的变化,都赞叹佩服李阿姨带孩子,儿媳后悔让婆婆来晚了,心想,不愧是退休老教师,有知识懂教育,不仅她们婆媳相处得好,还能科学带娃。
李阿姨说,孙子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她每天带孙子读故事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她给出了3点解释:1、读故事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故事中语言丰富,各种名词、动词、形容词,孩子在反复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无形中就记住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这就是输入的力量。
孩子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会不厌其烦地让读,家长不要怕重复,孩子听得多,才能输出,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复给孩子读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学到很多词语,慢慢地就能脱口而出了。
比如,她经常给孙子读的《夜睡前故事》中有很多经典小故事,《小花狗买东西》《龟兔赛跑》《小青蛙学说话》《小壁虎借尾巴》等,孩子听到丰富的各类词汇,各类短语,无形中就强化了语言表达。
2、读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专注力
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和孩子一起读故事书。
孩子小,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听故事,也许有时候孩子听不太懂,但是孩子很享受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时光,所以家长要抓住这一点,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并且好的故事图画鲜明,色彩鲜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好的故事内容,吸引着孩子往下听,同时能启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我家也有《夜睡前故事》,每天晚上都会给孩子读,孩子习惯了,睡前就先去拿书。因为阅读,我家孩子不但语言表达能力强,识字量大,一年级时就完全能自主阅读了。
从小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能受益一生。
3、读故事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高情商、高逆商。
孩子模仿能力强,好的故事书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学习书中“小动物”的好习惯。
故事的代入感强,让孩子改变不良情绪、不好习惯,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故事的力量比家长的说教管用得多。
比如李阿姨经常给孙子读的《夜睡前故事》中的《小猴下山》《小花狗买东西》《说谎的小猴子》《爱吃糖果的小猪》《勇敢的小蜗牛》等等,每个故事后面都有“妈妈告诉你”板块,温馨的故事中传递简单又深刻的道理。
孩子经常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会模仿书中小动物的行为,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
比如,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看到小猪牙齿坏了,拔牙的情形,自觉改掉爱吃零食,不刷牙的坏习惯等。
所以选故事书也有讲究,一定要选知识含量高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故事书。
专注儿童出版的“小笨熊”品牌图书《夜睡前故事》,中文分级阅读专家组推荐,是专为3—6岁儿童打造的注音读物。
《夜睡前故事》全套12册,分为4大主题,包括性格培养、习惯养成、情绪管理、逆商教育。
适合3-6岁亲子共读,帮助家长建立起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孩子上小学后,还可作为桥梁书,助力孩子实现自主阅读。
全副场景精美插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附赠音频,有声伴读,可睡前听故事。
家有3-8岁孩子的父母,如果想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培养高情商、高逆商,建议用上这套12册的《夜睡前故事》,孩子的变化看得见。
夜睡前故事(彩图注音全套12册)精选月销量¥4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往期精彩内容:
爷爷每天带2岁孙女做一件事,孩子入园后专注力超强,被老师夸赞父母都不高,儿子12岁身高厘米,只因妈妈坚持做了4件事4岁女儿识字量大爆发,只因妈妈坚持做了1件事,方法简单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