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天敌 >> 胜芳端午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记者张泰源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廊坊民俗文化学者王晟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霸州市胜芳镇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保留了很多传统民俗,尤其在节日民俗文化方面丰富多彩。
王晟介绍,胜芳的百姓有许多禳灾祈福民俗活动,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口或者窗户上挂一把艾草,一是祈福避邪,二是驱除蚊虫。五月初四晚上,每家还要摘来很多艾叶泡在水里,端午节早晨可用这经艾叶泡过的水洗眼睛,传说可以不害眼疾。
进入农历五月后,胜芳人都会挂上竹帘,竹帘外再挂一个红布葫芦。王晟介绍:“端午当天一大早,胜芳人要把红布葫芦摘下来扔到外边,称为‘扔灾’。因葫芦有‘收灾’的象征,将收集了家里‘晦气’的葫芦扔掉,家人都会平安。同时,当地人还要在门上拴一串香囊,香囊中装满各种香料,既有驱邪祈福的寓意,也能驱赶蚊虫。”
“端午节,当地的幼儿们都要穿上绣有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的‘五毒’背心,中间还要绣一只大公鸡,这样才能震慑‘五毒’。同时还要在肩膀上背一个小布老虎或者在背心上缝上一个扁平的布老虎,寓意驱邪避毒。”王晟说。此外,端午节前母亲要亲手包粽子送给出阁的女儿,在女儿出嫁的第一年,娘家送生粽子,取其谐音,寓意女儿早得贵子。五月初六,母亲还要派女儿的弟弟或者侄子把女儿全家请回娘家归宁。
胜芳盛产芦苇,是北方著名的“渔米之乡”,粽叶就用当地的芦苇叶,既宽又有韧性,江米也是当地盛产。胜芳粽是典型的北方粽,包的粽子有豆沙馅、红枣馅和蜜枣馅。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品尝父母做的饭菜,一边吃粽子,其乐融融。
王晟表示,这些习俗在胜芳镇已传承了千年,并没有因为胜芳人搬进楼房后就丢掉了,现在胜芳人会在楼房的门口和窗户上挂艾草,门上挂香囊和红布葫芦,孩子们依旧要缝上一个布老虎,表达出胜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