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种类 >> 端午躲五毒,啥意思天中五瑞克五毒
端午节已经到了,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提到端午节,大家第一个就会想到粽子、龙舟,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说“躲五毒”,不少地方都有这种说法。
端午“五毒”都是啥?
古人认为,端午节前后,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像笔者所在的河南郑州,这几天最高气温都在35摄氏度以上,一度达到三十七八摄氏度,跟夏季最热的时候差不多。在南方地区,此时不仅气温高,降雨也开始增加,湿热、闷热,让人难以忍受。气温猛然升高,夏季常见的蚊虫也开始肆虐起来。因此,对于农历五月,古人一向有“恶月”的说法。
“端午至,五毒醒,不安宁”,说的就是端午节前后,一些“毒虫”开始增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谓的“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小动物,有的地方会用蜘蛛来替代壁虎。这其中,像蛇、蟾蜍,都是冬眠动物,冬季都见不到,春季刚刚复苏,见到的也不多。端午之后,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这些小动物就活跃起来,所以有“端午至,五毒醒”的说法。
“五毒”中,除了壁虎没有毒性,一些种类的蛇无毒之外,蝎子、蜈蚣、蟾蜍都有毒,毒蛇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人被蝎子蛰了一下,被蜈蚣咬了,都会有明显的中毒反应。古时候医疗卫生水平低,不像现在可以及时医治。尤其是孩子,受到这些毒物的伤害后,对身体的影响更大。所以古时有端午“躲五毒”的习俗。
如何“躲五毒”?
各地习俗中,“躲五毒”的方式不尽相同。江浙地区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传统,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人们用雄黄酒来防蛇的做法,很多人相信“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成年人可以喝雄黄酒来防“五毒”,未成年的孩子可不能喝酒,古人就会用手指或笔蘸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来起到防“五毒”的作用。
古人还会找一些香味浓烈的草药,加上朱砂、雄黄等,制成香囊、药包,让孩子带在身上,在外玩耍时,各种毒虫闻到气味就会远离孩子。还有给孩子肚兜上绣上各种图案,比如就有这样一件古代文物,是一件针绣肚兜,上面的图案是《虎镇五毒图》,一只猛虎居中而立,踩着毒蛇,怒视蛤蟆,蝎子、蜈蚣、壁虎等只能顺服老虎。古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可以震慑“五毒”。
“天中五瑞”克“五毒”,都是啥?
有老人说,“五毒”并不可怕,因为万物相克,“天中五瑞”就能克制“五毒”。所谓的“天中五瑞”,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5种花草,一般指的是菖蒲、艾草、石榴、蒜头和龙船花。这些植物多具有浓烈的香气,可以驱除溽暑毒害,有的本是上好的中药材,可以祛病健身,有的则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以毒制毒,消灭毒虫。尤其是艾草,直到现在,各地依然流行端午挂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