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种类 >> 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才会加深,
文丨安小辰
精讲与精彩:四谈教学艺术,给学生深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经验的同志都说应当精讲多练。这是有道理的。要给学生深刻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练,在课堂上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从练的过程中检查讲的效果,这确是经验之谈。
有些同学问,精讲是不是就是少讲?我想,多和少是相对的。详略得当,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准确地、深入地讲清楚了,而对教材中的其他部分,就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这就是精讲。
针对有些老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情况,提醒他们不要用讲述去占领学生思考、分析、记忆、作业的时间,要求讲得少些,也是必要的。如果不是少讲而是多讲,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中怎么能多练呢?不过,少讲不等于就是精讲。
比如,讲解三个数学例题,目的是要讲清楚三个问题,而如果通过一个或两个例题的讲解,同样可以把这三个问题都一一讲清楚、讲透彻,那么,只讲这一个或两个例题,就是努力于精。
如果只讲了其中的一个例题,而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那么,这样的少讲,说不上是精讲。
区别于精讲的是粗讲。教学的有些阶段需要有点粗讲,如语文学科的课文概述,自然学科概括地介绍章节内容等等。但是要给学生深刻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则不宜粗讲,应缩短“战线”,抓住关键所在,讲透彻。
语文课上讲散文,一般的教法往往是从导言、词解、分段、分析到归纳主题、概括写作方法、研究语言特色……有的同志努力于精讲,他们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色,只安排几个环节。
就教学效果看,不同的课文按照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少量环节,读读议议,远较用凝固不变的一套程式讲解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效果为好。
面面俱到地一般讲解,教学气氛容易处在一种松弛疲乏的状态,学生似懂非懂,教学很难深下去。有的教师教学所以面面俱到,除了教学习惯之外,还有一怕,就是怕一处不到,将来考查时学生成绩不佳,教师要担责任。
其实,从根本上说,要学生学得好些,教师还是要该讲的讲透彻些,可讲可不讲的暂且让一让路,讲得少些,讲得好些。
精讲,我想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讲得精彩。精彩不精彩,决定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形象生动,决定于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例如幻灯、挂图、实验等等是否齐全;更重要的,决定于教学所确定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是否有效地破除了难点,是否针对了学生感到困惑的疑点。
小学里讲《小壁虎借尾巴》,有的老师着眼在小壁虎怎么借尾巴,有的老师着眼于小壁虎怎么掉尾巴和长尾巴。着眼于前者可以描摹形象,增加趣味。
着眼于后者可以破除疑团,增加知识。重点在哪里,就要看这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怎样,提出了些什么问题,就要看教师对完成教学任务的理解怎样。
总之,思路明确,有所侧重,都可以讲得精彩。按部就班,望文生义,照本宣科,容易语言无味,失之平淡,更谈不上精彩了。中国有句成语叫“画龙点睛”。
讲得精不精,就看你龙的眼睛点得怎样。重点难点,关键所在,抓准了,讲清楚了,龙就活了。画龙不点睛,或者点得不好,却在龙鳞、龙爪子上下功夫,都不合精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