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二次成长看见生命自愈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1/1 13:10:20   

如果有一本书,带给人的是茵茵如绿草般的视觉享受,并凭此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是否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它呢?这是《二次成长:成人人格修补手册》给我的感觉。

此书封面﹑扉页以及正文主标题采用的主基调是嫩草绿,散发着无限生机。更为关键的是其主题——二次成长。

本书的作者王瑞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心理咨询专业,某知名网站自媒体心理科普大V。他在书中提到,自己以撰写墓志铭的方式认定自己的志向——“埋葬在这里的人,为中国的心理健康社会化的功能完善和发展一生努力”,他也在如此实践着。

在快速阅读畅行的时代,王瑞没有像其他作者一样简单的将旧有的文章整理出版,而是历时一年的沉淀,经过缜密的思考,将心理学专业知识从读者视角出发,去感受和呈现,以引导读者消化并应用,实现心理科普的最终目的——二次成长。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大都认同一个观点:每个人的人格完善都是在个人﹑家庭﹑社会系统影响形成的。其中,父母的引导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导致某些偏激的心理咨询师或来访者,往往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从原生家庭角度去挖掘问题形成的根源,从家庭治疗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没有完全错误,却多少有点推卸责任的感觉,那就是忽视人格完善中的二次成长,忽略每一个人作为生命个体在成长中的自愈能力。我们太过熟悉身体伤口在药物或者没有药物作用下的愈合,却忽视心理问题,其实也可以如同壁虎断尾巴重新获得发展机会。事实正如王瑞在《二次成长》中提到,“最深沉的绝望中,蕴含着最强大的力量”。成年时期的人格塑造不是轻易的事情,却不是不可能。

从理论上来看,《二次成长》,显然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心理学理论出发。埃里克森主张将人的一生分为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而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比如青少年时期,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王瑞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了这八个阶段的人格重塑的具体品质的形式,并结合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等心理学流派的一些观点提出了针对历史遗留漏洞的修补方法,并以工具箱的形式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其中,有最受人们欢迎的心理测试的形式,比如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也有适合自己或工作室形式开展的各种活动,所以此书既适合存在心理困惑的人群通过阅读实现自救,也适合心理咨询师培训使用。

从心理咨询实践来看,解决心理困扰最重要的问题是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提升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二次成长》,在阅读中发展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3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