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习性 >> 人类何时能实现医学再生功能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蜥蜴和蛇的尾巴断掉后还能抽动一会儿,如果碰到电闪雷鸣的时候,刚剁掉的青蛙腿也能动弹。
蜥蜴(Lizard),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
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
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扩展知识:蜥蜴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活动摄食
蜥蜴是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自截再生
许多蜥蜴在遭遇敌害或受到严重干扰时,常常把尾巴断掉,断尾不停跳动吸引敌害的注意,它自己却逃之夭夭。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
变色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蜥蜴的变色是一种非随意的生理行为变化。它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
大多数蜥蜴是不会发声的。壁虎类是一个例外,不少种类都可以发出洪亮的声音。
短跑健将
多数蜥蜴有四条腿,其中后肢有力,能快速奔跑并改变前进的方向。奔跑最快的蜥蜴时速可达25千米/小时。有些蜥蜴可以仅用两条长后肢就可以跑的飞快,跑动的同时也能用尾巴保持方向。王蜥的时速是所有时速中最快的,可达20到25千米/小时,即使在水面上跑也可保持在水面。
蜥蜴寓意:
古传有“土龙”之美称蜥蜴为变色龙,就是取它的“喜”,寓意事业兴隆,兼俱平安。蜥蜴在古代也是吉祥的动物,象征财富和幸福连绵不断。
蜥蜴古代“拢”之美誉,有独行天下,财源广进,保平安,万事如意,事业有成等寓意。所以,翠玉雕的蜥蜴是一件融贯了智慧、护身和招财为一体的饰物。
蛇(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
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周身披鳞;头部形状各异,眼球外有保护性的透明皮肤,瞳孔圆形、垂直椭圆形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晶体几呈圆球形;舌细长分叉;前颌骨(仅蟒科蛇类具齿)、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附生着齿尖后弯的牙齿,然而齿的大小、数目及其结构则随不同蛇种而异;尾部明显地短于头体长。
蛇的尾巴是不可以再生的。蛇不是由一条尾巴构成,在它身上不会出现和蚯蚓那样的情况,如果被分成两截,又会形成两条独立的生命。蛇不能再生,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比蚯蚓复杂得多。蛇更不会像蜥蜴一样遇到危险就自断其尾,后者常留下活脱脱乱动的尾巴去吸引天敌,自已保住小命后再去找地方静养疗伤。
较低等的动物,各个脊椎中都有独立的神经节,在动物刚死亡不久其神经节还未死亡,故还能轻微控制属下肌肉收的缩,因此产生会动的错觉。
蜥蜴和蛇是爬行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虽然都是脊椎动物,但都不是完全进化了的脊椎动物。它们身上具有不受脑控制的自律部分,尤其是末端的尾部和腿的肌肉更是如此。所以离体后还能动。
另外,这些动物的细胞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蜥蜴尾部被人踩着或被其他动物咬住时,它会立刻断掉自己的尾巴。这是它的一种金蝉脱壳之计。
蜥蜴的尾巴掉后,它会很快长出一条新尾巴,越是低级动物,这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就越强。
蜥蜴和青蛙都属于冷血动物,冷血动物没有固定的体温,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而改变。
与温血动物相比,冷血动物的细胞在低温下也能长时间地活着。
此外,水螅、蚱蜢、螃蟹、螳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某些动物为什么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呢。为什么高等动物甚至人类都没有这种再生能力,而一些较为低等的动物却有呢。
为什么人类的肢体不能再生?人类失去再生能力是进化的代价,低等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较低,所以肢体的全性能更高。
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四肢再生能力——许多变温动物都具备的一种特征——取决于动物是否携带一种特定基因。研究小组将这种基因命名为“变温动物特有创伤上皮受体样”(c-Answer)。研究人员认为,恒温动物在从变温进化至恒温的过程中丧失了这种基因。
一些低等两栖动物,拥有令失去的肢体再次长出的能力,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蝾螈体内存在着一种奇特的酶(amblox),可让其肢体和器官重生。
科学成功实验青蛙再长出新腿科学家选用动物研究中常用的非洲爪蛙来测试,这一物种和人类一样,成年后无法再生四肢。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由丝素蛋白水凝胶制成的可穿戴设备,通过阻断可引导机体形成疤痕或进行其他过程的信号,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再生室。而后,在该设备上装载了五种参与正常动物发育和组织生长的药物
将该装置在一条腿的残肢上固定了24小时,然后取出设备,观察失去肢体的部位如何随时间变化。在18个月的时间里,惊讶地发现这些青蛙长出了新的腿,包括具有重要神经、骨骼及血管再生的趾状结构。这些肢体对轻微压力也能做出反应,这意味着它们恢复了触觉,并使青蛙能够恢复正常的游泳行为。
有趣的是,应用该装置及联合药物治疗的青蛙肢体并未完全重建,例如,骨头有时是破碎的。新肢体的不完全提示,该疗法可能存在其他关键分子信号的缺失,许多方面仍需优化。
要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类还为时尚早,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的不断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让患者重获希望,而不必等待科学家完全弄清构建器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