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生活环境 >> 端午节禁忌太多,元春赐礼是官府操作作者
《红楼梦》中贾元春的端午节赐礼是一个谜题!为什么宝玉和薛宝钗的礼物一样,黛玉却和三春一样?
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元春暗示赐婚,有人说是王夫人调换黛玉和宝钗的礼物,真相其实只有一个:赐婚是绝不可能的!
因为端午节在古代是祭祀节日,有屈原忌、杨公忌等种种大凶忌讳,古人不可能选择这天订婚或办喜事。
精通礼仪,女史官出身的元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宫里的礼部和内务府更不会犯这种错误。
但一心想利用金玉良缘抗衡贾母和林黛玉的王夫人,一心想要嫁入豪门借东风的薛宝钗,她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根本不会放过元春赐礼,暗示支持金玉良缘这种绝佳的机会。
所以才会出现端午节赐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薛宝钗巴巴地戴上了红麝串在宝玉面前招摇,提醒他不要忘了娘娘的旨意。其实一切都是笑话,作者讽刺得太狠了。
端午节有哪些大凶禁忌?古代人根本不会选这天办喜事端午节是五月初五,在古代最早被称为“恶月恶日”,又称为“重五”、“九毒之首”,是五毒害虫孽生,肆意猖獗的日子,被古人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天。
端午节有很多大凶禁忌,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这么几个:屈原忌辰、杨公忌、曹娥忌、伍子胥忌等,无一例外都是祭祀。所以这天要包很多粽子,扔进江里的粽子就像给这些端午节去世的名人上坟一样,剩下的粽子才能留着自己吃。
古代端午节禁忌婚假、入学、盖房、搬家、开业等一系列活动,尤其是婚嫁喜事更是被严格避免,甚至民间关于杨公忌的民谣中就有“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头终不吉”的词句,可见古人对端午节的忌讳之深。
甚至连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都不受待见,很多地方还有“躲午”的习俗,就是把未满周岁的婴幼儿送去外婆家躲避灾难。包括夫妻之间都是要严禁同房的,为了避免有人不自觉,很多地方会把五月端午定为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除了用粽子祭祀先人,人们还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吃五毒饼、赛龙舟、插艾草和菖蒲、戴彩绳、戴香包、挂镜子驱邪等等许多习俗,还要祭拜祖宗,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虽然各地风俗不同,花样繁多,但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辟邪保平安!
《红楼梦》中的端午节,讲究也非常多,书中写道:“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而且凤姐要办端午节,需要很多香料,就是用来做香包佩戴驱虫辟邪的。贾元春赏赐给家人的礼物中,红麝香珠就有驱虫的作用。
元春更是特意拿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族长贾珍领着贾府的爷们跪香拜佛祈福。
所以,古代禁忌这么多的端午节,又是大凶之日。元春得和宝玉多大的仇恨才能选这天给他赐婚?是要诅咒宝玉和薛宝钗吗?
宝玉可是元春一手带大的亲弟弟,长姐如母,元春又是精通礼仪文史的女史官,就算真的想支持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也绝不可能选在端午节赐礼的时候暗示。
一年有那么多的节日,比如春节、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都是吉祥喜庆的团圆节,挑这种好日子赐礼赐婚不香吗?宝钗和宝玉的礼物是王夫人可以安排,古代妃嫔赏赐娘家都有定例宝玉和宝钗的礼物很可能都是被王夫人刻意安排的,她把自己和贾政的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拿出来,分配给了宝玉和宝钗。
因为按照元春其他两次赐礼的规格来看,家里的兄弟姐妹几个,包括黛玉和宝钗两位表妹,礼物都是一样的,就连贾宝玉这个凤凰蛋也从没有搞过特殊化。
而且元春赏赐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她自己的,而是由礼部和内务府统一安排的,因为根据古代一些《内廷赏赐例》等史稿、奏折、上谕等史料可以看出来:后宫嫔妃们虽然经常得到一些赏赐,包括封号,封位,金银,菜肴,珍宝、首饰、布匹等等,但她们对这些东西只有使用权,没有支配权,更不能转送他人,赏赐家人。
就算嫔妃薨逝,陪葬品也需要提前跟皇帝申请报备,皇帝允许陪葬才能陪葬,否则这些物品都要还给宫里,给其他妃嫔循环利用的。
乾隆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上谕:至于诸太妃所有一切,俱系圣祖皇帝所赐;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赐;即今皇后所有,是朕所赐。各守分例,撙节用度。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送。
也就是说元春在宫里就算得到了来自太后和皇帝、皇后的很多赏赐,她也不能把这些东西转送给贾府的亲人。因为她只是皇帝的妃妾,她自己本身都是皇帝的私有物品。
乌庄头就曾对元春有很大的误解:“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的!”贾珍和贾蓉听了都笑话他不懂皇宫的规矩,没见过世面。
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他这话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红楼梦》中贾元春赏赐给贾府的东西:不管是一百两金子、按时到节的彩缎古董玩意儿,元春省亲时赏赐家人的礼物,元宵节给猜中灯谜的姊妹赏赐的宫制诗筒和茶筅,以及贾母、探春生日时候送出来的古董玩器……
这些都是由礼部和内务府按照妃嫔等级例行公事的赏赐,因为后宫妃嫔等级不同,这些赏赐都是制度化有着严格的规定,赏赐给她们家人的礼物不可能都一样。
所以,端午节赐礼也不可能是元春亲自挑选置办的,最多就是内务府选好了礼物,拿了清单给元春走个流程签个字而已。
这些礼物送到了贾府就全凭王夫人支配了。
很多读者认为私自调换御赐物品有罪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元春送给王夫人和贾政这些长辈的东西,王夫人爱送给哪个晚辈也是一种赏赐,谁也管不着。
至于袭人说得“一份一份地写着签子”就很好笑,显然是王夫人搞得一种欲盖弥彰的把戏。礼部和内务府才不会做这种无聊的闲事。
元春省亲那么重要的场合都没有给每个人的礼物写签子,元宵节赐礼也没有,怎么偏偏端午节就有了?其实这些礼物出来只有一张礼单,上面总列着所有的礼物种类和件数,最多元春再让人备注一下哪个长辈送什么,兄弟姊妹送什么,嫂子弟妹们送什么而已。
古代女子的名字一般是不能外传的,元春怎么可能把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这些女孩子的闺名都让礼部写在清单上,还单独制成签子,搞得跟皇帝要翻牌子一样?
只有王夫人才会做这种蠢事,掩盖她故意给宝玉和宝钗同等份礼物,以此暗示元春支持金玉良缘,想要打击贾母和宝黛姻缘的险恶用心。
更恶心的是她还派人把宝玉的那一份特意送到了贾母眼前,宝玉第一反应是传错了,黛玉也生气了,因为她的出身和跟贾府的血缘关系,完全没理由屈居薛宝钗之后。
这件事的真相也很容易打听出来,根本不是元春干的。所以贾母才会紧接着在清虚观打醮,和张道士一唱一和,拒绝了金玉良缘,狠狠踩了薛家的面子,林黛玉也讽刺了薛宝钗。
贾府知道这件事真相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比如王熙凤这个管家媳妇,比如赖大、林之孝那些管家管事们。因为宫里的礼物送进来并不一定是王夫人直接接收,中间经过很多办事人员。
如果元春真的用端午节赐礼暗示要赐婚宝玉和宝钗,那可不得了,就算贾母、贾政有意见也不能明着提。王熙凤这种平辈更是不敢几次三番嘲讽针对薛宝钗,公然支持宝玉和黛玉,那些小厮丫鬟婆子们也不敢说宝玉和林姑娘才是一对。
端午节毒虫肆虐,薛家在贾府丑态百出端午节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就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人们认为端午节的五午日午时是每年五毒开始孽生的时刻。
因为王夫人搞了这一出端午节赐礼的伎俩,薛宝钗在宝玉面前上演了一出“羞笼红麝串”美色吸引,林黛玉骂宝玉是“呆雁”,贾母在清虚观打醮回击薛家,公开也借和尚做筏子,说宝玉不能早娶。
然后宝玉和黛玉因为赐礼和张道士说亲等事大吵大闹,宝玉气狠狠地第二次摔玉,其实就是他对金玉良缘的强烈反抗,狠狠打脸金玉良缘。
薛宝钗也绷不住了,在贾母面前讥讽贾宝玉:“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又讽刺宝玉和黛玉是负荆请罪,还当众拿贾府无辜小丫鬟撒气,指着人家人家鼻子给骂跑了。
接着宝玉因为调戏金钏,导致王夫人打骂撵走了金钏,宝玉淋雨跑回去一脚把袭人踢吐了血。
因为这一系列倒霉催的事件,王夫人端午节置办了酒席,因为请了薛家母女,贾母都不赏脸参加,所有人也都不欢而散。贾府的这个端午节过得非常压抑和不吉利。追根溯源,薛家和金玉良缘是祸根。
孽者,薛子也。薛宝钗前世是蛇怪,薛家一群蛇虫鼠辈的观点,我在薛宝钗的前世是蛇吗?她和金玉良缘都来自大荒山,答案在山海经里贾宝玉杜撰的“小耗子精”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答案早写在细节中已经详细论述过。
薛家这一群五毒害虫进了贾府,才会带来了晦气,搅乱了这个本该是元春封妃后,最气派热闹的一个端午节。
接着大观园就开始出了人命,可怜的金钏也成了大观园里的头一个亡魂,此后贾府的倒霉事儿越来越多,青春美好的女孩儿们死的死,散的散,大观园里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坟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