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壁虎 >> 壁虎的形状 >> 四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学会受益值得收藏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许许多多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不同的心理学效应,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拓展认知,改变思维,跨越人生每一道栏架。
以下这4个实用的心理学效应,希望能帮你驱除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迷茫,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距离。
01
飞轮效应:
熬过至暗时刻,才会迎来光明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飞轮效应”。
为了让轮子转动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重复地推,这个过程非常辛苦。
可当轮子的转动达到一定速度时,在惯性作用下,不用花太大力气也可以冲破阻力,快速转动。
你就算松开双手,卸掉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
的确,很多事情都需要努力到临界点后,改变才会发生。
那些在某个领域取得成绩的人,背后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与坚持。
在与命运的较量中,有的人容易被思想控制行为,沉湎于当下的短暂快乐,放纵不羁不可自拔;
有的人却能用行动来控制思想,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挣扎,在一次次与本能的对抗中淬炼出更广阔的人生。
所谓“伏久者,飞必高。”
能让人变得优秀的那些事情,在开始践行时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路。
但当你克服了重重阻力,咬牙挺住后,也就拥有了更多与生活对抗的底气。
02
巴纳姆效应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看清自己
“巴纳姆效应”,取自美国著名杂技演员的名字。
他可以洞察并巧妙操控观众的心理,让自己的节目受大众欢迎。
心理学家总结出:
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当人们很难对自我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知,容易受到泛泛而谈的描述或者预测的影响。
于是越是重大的事件,我们越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
当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判断时,得到的往往不是答案,而是陷入巴纳姆效应的不良影响。
与其听别人看似正确但并无详实根据的建议,不如静下心来。
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打磨自己。
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自我认知,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不被迷惑。
03
罗森塔尔效应
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朋友圈刷到这样的消息:
“有女儿的转发,保佑女儿顺顺利利。”
“接上这条消息,保佑您和家人身体健康。”
很多人跟帖转发,在评论里写下:
“这竟然是真的,身体好多了、难题解决了、真的走运了……”
这些看似神奇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信念会催生出梦想,期望能演变成结果。
演员赵丽颖曾在《星空演讲》中提到,自己是在否定中成长的演员。
刚入行时她只能演配角,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圆脸不大气,演不了主角。”
但她坚信,演员的价值绝不应该被脸型定义。
带着这样的信念,她拼命抓住机会,演活了一个又一个角色。
从小荧幕走向大荧屏,成为多部顶级制作的女主角。
相信幸福,就会拥有美好与温暖;相信敌意,就会看到冒犯与攻击。
心态决定磁场,你认定什么,就会吸引来与之相匹配的结果。
04
鳄鱼效应
学会及时止损,才是一种明智
如果你不小心被一只鳄鱼咬住了脚,你会怎么办?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地想用手去把脚拨出来。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不但脚保不住,连手也会连带着被鳄鱼吞下去。
时间拖得越久,最终被咬住的部位就越多,这就是鳄鱼效应。
曾经有个年轻人非常喜欢写作,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他每日勤奋写作,但寄出的稿子都石沉大海,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几年下来,不仅一事无成,甚至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直到29岁那年,他收到了一位编辑的来信,信中写道:
看得出您很努力,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您,您并不适合写作。
不过我从您多年的来稿中发现,您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了,也许您可以尝试新的方向。
编辑的一席话,让他醍醐灌顶,于是他放弃了写作,转而学习书法。
果然,他在书法上具有很高的才华,很快就脱颖而出。
这位年轻人,就是著名的硬笔书法家张文举。
很多事,不是坚持就一定能实现。??
当你在一条路上看不到希望时,不妨拐个弯,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林语堂说过:“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成功需要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懂得适时舍弃,才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学着像壁虎一样敢于断尾求生,人生之路自有新的生机。
▽
余生,愿你我学会像强者一样思考与行事。
以清醒的头脑,强大自身,才能拥抱更大的世界。
共勉。